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影评】记忆里的阳光始终灿烂

发布时间:2015-03-11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不经意间惹起的回忆,总会在情感色彩的渲染下变得阳光灿烂。

很早之前就有听别人推荐过,“姜文是一个天才导演,去看看《阳光灿烂的日子》你就知道了”,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是高考毕业的那年夏天,耐着性子看完,却似懂非懂。第二次去回顾的时候,却惊奇的发现,本是属于父辈那个时代的青春,我竟也能从中找到几许青春的共鸣。我想每一个人,恐怕都像这部电影里讲述的一样,灿烂的阳光几乎是青春记忆中的全部吧。正如电影开端的独白里“在我的记忆里,那个时候好像永远都是夏天,太阳好像有空就常出来伴随着我们,阳光充足,太亮……”

影片里的马小军,单纯、贪玩、冲动、爱幻想、要面子、向往自由……对于每一个从青春岁月里走过的人来说,我们都能从马小军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喜欢把书包抛向天空的我们,那个独自一人在家便喜欢偷偷翻看大人小秘密的我们,那个明知道会被家长骂也会常常与小伙伴们玩到天黑才回家的我们……

然而马小军却又不完全是我们所有人青葱岁月的缩影,他是一个属于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典型的存在,他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七十年代中期,在那个物质精神都不是特别富足的年代,大人们都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忙着各自的工作和革命,小孩子放佛变成了一个经常无人看管的小猫,自由自在、放肆生长。渐渐的,一个16岁的少年到了心里的稚嫩同生理的成熟发生碰撞产生矛盾的阶段了。马小军,一个常常陷入自我幻想的英雄主义的世界中的少年:想象幻想中苏开战,自己变成世纪英雄;带着老爸的军衔徽章,站在镜子面前装腔作势;对着镜子,表演对着警察撕骂解恨的场景;冒着生命危险跑到烟囱上,纵身一跃只为赢得米兰的注意。从他好几次偷偷溜进米兰房间,就是为了看看墙上米兰的那张游泳衣的照片的行为,从他就连在床上拾到的米兰的一根头发也可以发呆好久的专注,从他就像一只热铁皮顶上的小猫,终日游荡在米兰房顶上只为等待画中人的出现的样子,我们都可以看出马小军对于这样一份懵懂爱恋的疯狂。然而这种疯狂却又常常陷入难分真假的落寞与欢喜中,最终让马小军分不清那个在卧室同马小军攀谈的米兰,和那个在大院同刘忆苦嬉闹的米兰,哪一个是真的。分不清,自己在雷电交加的雨夜同米兰紧紧相拥的场景和米兰在大院同刘忆苦耳鬓厮磨的画面,哪一个是真的。在矛盾于困惑之中,马小军发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与真实外表下的不完美,在同米兰的进一步交往中,马小军渐渐发现了米兰的不完美:穿上游泳衣那肥硕的身材和从游泳池爬上来笨拙的动作。电影一共给了米兰脚踝那个钥匙脚链三次特写镜头,前两次是在马小军还未真正见到米兰本人之前,第三次就是马小军在愤怒的情绪下想要强奸米兰的时候。米兰脚踝上的钥匙脚链就是马小军对米兰爱慕的象征,但这种钦慕参杂着更多的却是马小军单方面的臆想。在马小军将米兰脚踝上那个的钥匙脚链强行扯断之际,马小军对米兰的懵懂爱恋结束了,马小军的青春也随之结束了。影片结尾,当马小军和儿时玩伴都成人长大再次聚首之时,大家摇下车窗欣喜地呼唤着大街边骑着木棍傻傻往前走的“古伦木”,得到的并不是“欧巴”而是“傻逼”二字。黑色幽默确实能引入发笑,但看到最后,看到那仍是阳光灿烂的天空,却越能体会到那抹怎么也隐藏不了淡淡的哀愁——青春,已成为回不去的过往。

短短128分钟的影片里,灿烂的阳光几乎占了镜头的一大半。马小军的青春岁月似乎都是在每一天的阳光灿烂里渡过的。无论是马小军将书包扔向天空的那一刻,还是他终日游荡在米兰家属院房顶上的日子,或是米兰成为马小军后座上的女生的那一个早晨,镜头里的阳光总是那样灿烂绚丽,尽管我们总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而青春也本该就是这阳光灿烂般的模样。片中有两个镜头深深地嵌入我的脑袋。一个是马小军从唐山回来,一个月的时间,米兰已经和刘忆苦发展了新的关系后,用脚蹬自行车来化解尴尬和醋意的镜头;还有一个是马小军想从水中爬到岸上,每每接近岸边,都会有一条腿将他踹回水里,优雅的音乐“配合”下,一次次徒劳的努力,马小军最终如一具死尸般漂浮在泳池中央……这就是现实生活的一方面写照——偶尔的无奈和绝望。

从姜文的视野里,我们看到了有些忧伤但又不失快乐的青春记忆,有这样色彩的故事,并不独特,反而是大众般的存在。无论何时,当我们在回首过往青春的时候,记忆里的天空会特别蓝,阳光也始终灿烂。

文章作者:熊媛 编辑者:黄田心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