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影评】评电影《听说》

发布时间:2014-12-08 来源单位:电视艺术学院

电影《听说》是郑芬芬导演为了宣传台湾听障奥运会而拍摄的,但是这部电影不是简单的一部宣传片,而是巧妙地在融合了听障主题后又独立成为一部具有纯观赏价值的电影。 电影没有强行地向观众灌输不歧视听障朋友的理念,而是将这种理念化身成为爱情、亲情的桥段出现在电影里。

这部电影中70%部分是用手语完成的,没有对话,只有周围的背景声和打手语时偶尔发出的击打声,但是却一点没有无聊,枯燥的感觉,主角们不断的手语比划始终让电影保持着一种饱满的状态,节奏紧凑也让人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大部分人看《听说》都会感动于秧秧和天阔的爱情,这确实是影片中着重描写的一段感情,但是我必须得说在《听说》中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秧秧和姐姐的姊妹情。

秧秧和姐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为了姐姐的游泳梦想,年纪轻轻的秧秧每天要打好几份工,一有空余时间就举着拿着相机陪姐姐在游泳馆训练,影片中给了陈意涵很多特写,用来表现陈意涵饰演的秧秧永远带着阳光的笑容,在陪姐姐训练时,在看到天阔时;又或是拍陈意涵的全景,表现她不知疲倦的奔跑在上班的路上,或是奔跑在下班的路上,所以天阔才会说秧秧像一只水鸟,而他想做她的大树。

秧秧和姐姐的家里到处都是姐姐的奖牌和奖杯,说起这些,就可以感觉到秧秧为姐姐感到骄傲,整个房间的布局都是秧秧为了姐姐而设计的,没有阻隔的空间、滚动的闹铃、会闪红光的门铃……当姐姐和秧秧在她们的家用手语无声争吵时我第一感觉到有一种爱,无言而伟大。小朋推倒她质问她问什么要偷走她的梦想时,秧秧眼中闪过的惊讶和受伤让人心疼,她是多么努力的希望能看到小朋完成梦想啊。课身为姐姐的小朋心里又何尝不痛?看着自己的妹妹为了自己放弃了这么多东西,那种自责和无力谁又能体会。安静的房间里,手掌牌打得声音更加突兀和激烈,一声声击打在我们的心里。这样的亲情,如何能叫人不动容。

影片的主题就是:爱情和梦想是很奇妙的东西,不用听,不用说,不用被翻译,就能被感受到。

天阔傻傻的喜欢着秧秧,不在乎秧秧是听障人士,为了求得秧秧的原谅,不惜扮作大树在秧秧家门口等到睡着,又或者是在MSN上留一大堆话并且还模拟秧秧的角色进行回话。 天阔给我的感觉比秧秧更懂得坚持、更懂得追求梦想。秧秧的坚持从来都是为了小朋的坚持而坚持,她的梦想也是为了小朋的梦想而梦想,只有天阔的坚持和梦想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爱情的。他没有因为秧秧的听障而有所放弃,他也没有因为秧秧的冷漠而萌生退意。他坚持用自己的行动向秧秧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并且最终感动了秧秧。

台湾的青春电影最让我欣赏的就是他们的打光和后期的调色,温暖,明亮感觉每个人的脸上都被阳光笼罩,但是又不显得做作,不显得假,让人看每一个画面都觉得赏心悦目。

虽然影片直到天阔将秧秧介绍给自己父母时,秧秧才第一次说出话,告诉天阔原来两个人都误会对方了,原来彼此都不是听障人士,从影片效果来讲确实是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但是,深入想想,难道两人相处的时候,秧秧真的没有听到过天阔讲话吗?

不过这些都不是值得追究的。当你看到天阔的父母嚷嚷着要为了这个女孩学手语,当你看到小朋在四年后的奥运会上表现得很出色,当你看到天阔和秧秧最终因为真正的爱情走到一起,这种无以复加的感动和潜移默化的对听障人士的接受、支持的态度,便完成了《听说》原本的使命。

文章作者:张雪尔 编辑者:黄田心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