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影评】《告白》---死亡是梦的沼泽

发布时间:2014-11-13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我喜欢《告白》的冷色调。

当森口悠子平静地在一片嘈杂声中说出'我希望他们认清自己的罪过,认识生命的宝贵,了解自己犯下重罪,然后,背负罪恶活下去。'时,我不禁佩服起这个阴暗的女人来。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关于复仇的电影,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复仇电影。导演中岛哲也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复仇方式,而是竭尽心机营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精神摧毁,正如陈大导演所说,“最狠的复仇,不是杀人,是杀心”,平静面孔下有一颗毛骨悚然的灵魂,极度隐忍的背后,是为了获得旷日持久的狠毒复仇。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走向邪恶并不是因为向往邪恶,而是错把邪恶当成了他所追求的幸福。'影片中不可一世的渡边修哉,自卑敏感的下村直树,冷静阴暗的森口悠子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找到了自己错误的追求。一个为换取母亲的关注而疯狂,一个为证明自己的存在而杀人,一个为完成惩罚而报复。一切看似疯狂却又理所当然。亲情的缺失、周遭的歧视,游离于关怀之外都让他们倍感疏离,才会千方百计地想要讨得瞩目,甚至不惜为之高扬起罪恶的屠刀。这种忏悔式的告白将残酷的事实在主角冷静的叙述中变得苍白而残忍,每一个人的告白不仅叙述着真相的某个侧面,也发掘着各自阴暗的一环,而这些阴暗也相互交织起来,将故事推向最后的涅槃。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断挣扎。森口悠子为了实施自己的报复处心积虑,不断寻找着两个男孩情感的弱点,对她而言,报复,不再是死亡,而是一种破灭。她告诉他们牛奶里有HIV患者的血液时,其实又是一种关于生命的赌博。就像她在黑板上写的大大的'命'字,沉重的存在过,却还是能够很轻易地被抹去。她利用孩子们对死亡的恐惧营造紧张慌乱的氛围,一方面让直树在压力下浑浑噩噩地过活,一方面有恰到好处的成全了渡边修哉对死亡的'渴望'。最终完成自己的报复。

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种压抑寂寥的基调,天空始终都是以一种老者的姿态俯视着人间奄奄一息的人们,时不时再发出几声厚重的哀叹,让所有人在这份凝重的悲伤中不断反思。在这片阴郁的天空下,伪善的世界一点点地被剥开,在黑暗中袒露出的赤裸裸的欲望和令人触目惊心的残酷。生命本不该如此脆弱,但是,在直树将森口的女儿残忍地扔进游泳池时,在渡边修哉漠然从容地将炸弹放在演讲台下时,在直树近乎疯狂地拭刀杀母时,生命又开始变得单薄起来。死亡成全了他们所有残忍的欲望,也造就了影片沉郁的悲伤。

每一个犯错的人都能有被原谅的机会,法律保护着残酷的少年们,而绝望的女教师却做不到遗忘。无法完成的'饶恕'最终在复仇的过程中淡然,而这一过程却又承载着无尽的伤痛。影片最后,森口悠子蹲下来抓住渡边修哉的头发,此时,她的报复已经完成,两个她憎恨的人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而她,本该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露出微笑却无奈泪水滚滚而下。所有的报复都建立在死亡的基础上,但事实上死亡并不该如此廉价。生命重要吗?不知道。生命不重要吗?也不知道。想法永远成全不了事实。就像影片中的直树,本无心杀人最终却背负两条性命。而渡边修哉,一心求死却却从未如愿。电影末尾的爆炸无疑是一种华丽的总结,带着火花的碎片如雨点般地坠落,这对森口来说是璀璨的焰火,却是修哉绝望的挽歌。

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该片中所有的主角命运都是悲惨的,他们不断在失望与绝望中挣扎、徘徊,却还是一次次跌入更深的深渊。他们渴望从痛苦中解脱,却又无奈陷入更绝望的痛苦。影片中每个人的告白都似一块悲伤的巨石,在死亡的沼泽中溅起沉重的水花。

越是疯狂的人其实越脆弱。森口没有放过犯错的孩子们,更没有放过自己。一切又在最终的悲怆中回归到那句:'我希望他们认清自己的罪过,认识生命的宝贵,了解自己犯下重罪,然后,背负罪恶活下去。'

可悲的人,我要你誓死记住,生命的价值。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龙思诚 图片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者:黄田心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