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中国特色的肖申克救赎——浅评《盲山》

发布时间:2014-05-12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刚拿下耳机,心里想说的话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头。现在最想说的一句是:好久没有看过如此优秀的中国电影了。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没有看任何的剧情介绍以及观后感,在看至影片的中点部分时,觉得和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肖申克的救赎》一个套路,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被压迫的主人公重获新生,获得自由罢了。但是,影片的结局却让我吃了一惊。从小出生在农村环境的我,自以为曾见识过农民们天生的愚昧性和无知性,但从没有见过什么叫做真正的穷山恶水出刁民。

之前就听闻本片的导演李杨在十几年间之创作了《盲井》与《盲山》两部电影,而且都是自掏腰包,甚至是将自己的房子卖了去拍这部电影。对于这种导演的这种行为,我很是敬佩。这才是真正的电影人。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的真实,从大学毕业的女主角,到人贩子、黄德贯以及代表着政府政权的村主任,还有结尾处无力的人民警察,可以说是真实到了极限。不过,在我看来,这种真实也算是导演刻意安排的,他不停地将人性的黑暗面放置在这些人身上,而抹掉了他们仅剩不多的发光点,便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了。当两个警察在雪梅父亲的带领下寻到了被人贩子拐卖的女儿时,原以为剧情便会向光明的一面去发展,但没有料想到全村的男女老少用锄头作武器围攻警察这一情节的出现。拿着枪的警察被人群包围时,才方能从雪梅的角度去理解她所说的“野蛮”。我想,与他们一个阵营的村主任可能也正是在这种野蛮力量的压迫下才屈服的。

关于影片的剧情我并不想谈论多少,中国艺术电影现今有逐渐向现实主义发展的趋势,贾樟柯、王小帅、娄烨这些第六代的代表人物从探索到发现一些固有的规律,都在为普通人呼喊着权力与尊严的消失,而在观看李杨的《盲山》,或多或少让我有了一种在看《天注定》时拥有的情绪,二者的相同点都在于将现实主义的切入点放到了暴力事件上,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贾樟柯对这种由压迫而导致的暴力反抗是人们应得的权利,所以这才有了姜武在枪杀了五人之后所露出的微笑,而在这部电影中李杨对这种暴力反抗是持中立态度的,这才有了警察说好三天后会救她,在走的时候却又让村民们自己去私下解决,而公安的面包车在群众的打骂之下走远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常用来形容大灰狼的俗语:夹着尾巴逃跑了。

很难说警察真的会在三天之后准备充分地来拯救雪梅,雪梅自己也清楚,如若继续像警察说的忍耐下去,她的人生便不会有任何的出路,永远都会成为男人的生殖工具。对一个女人来说,最悲惨的事情,便是别人像对待机器一样的对待他。雪梅曾经出逃过两次,一次是被要收钱的面包车司机所拒绝,一次是被镇上大巴车的司机和镇上的警察拒绝,原本以为那个警察会对雪梅问两句,但他的行为让观众,也更让雪梅自己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彻彻底底的失去了希望。

失去自由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追逐自由的希望。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杨启琛 编辑者:李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