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是张艺谋的首部作品,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经典力作之一。该片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家乡村庄的传奇故事。片中,“我”奶奶在十几岁的年纪被迫嫁给患麻风病的酒店掌柜,“我”的爷爷作为花轿的轿夫与“我”奶奶一见钟情,于是,在老掌柜死后不久,我“爷爷”便娶了“我”奶奶。电影以“豪迈”的颠轿开头,着色鲜艳明亮,以血红骄阳收尾,发人深省。片中充满了对生命的赞颂,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插入式独白,影片线索
“这是我奶奶和我爷爷的故事”影片以这样一段独白开篇,将观众带进故事,观众随着独白的回忆慢慢进入故事,独白设计巧妙,将整个故事一一陈述,娓娓道来。该片中,独白以“我”的独特口吻详细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的地点,人物,事件。如高粱地的传说、新娘回娘家的规矩,“我”奶奶被绑架,日本人出场等等,独白作为铺叙的作用,开阔了观众的“视野”,并在其关键作用的情节中起到线索的作用,让人们“顺藤摸瓜”,找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境。在环境转换、关系交代的时候,独白的出现无疑为影片加入了神秘的色彩,埋下了伏笔,增加了观众的兴趣。
红色调为主,贯穿全篇
影片将红色调作为主色调贯穿全篇,可谓是该片的最大亮点之一。从九儿身穿红色嫁衣路过红色的高粱地,到她酿出了“十八里红”,这里红色是喜悦的代表是兴奋;而影片最后九儿倒在红色的血泊里,““我爸爸”握着“我爷爷”的手,对着血红色的天空所高声呼喊。“我爸爸”的声音同血红色的影像合二为一,我”爷爷和“我”爹站在血色的残阳里……这里的红色又象征了鲜血与斗志的战争。红色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日全食的出现带来了满目的红色,鲜艳的、明亮的、炽热的。交织着主人公的爱恨,情绪感染了每一个人。导演借红色向观众展示了生命的蓬勃生机,突出了热血与革命的精神,红色被赋予了活力,仿佛热烈的火焰,好战又坚韧。
人物刻画,情感细腻
在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上,导演更是独具匠心,描绘独到。全篇对男性人物的刻画全部都是黝黑的皮肤,强壮的胸膛,伟岸的身躯。从侧面体现出生命里流淌着的气魄与顽强的毅力,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抗争性和斗志。而对于九儿的描写则更着重于突出体现其女性的阴柔美和她坚韧的性格。例如,在老掌柜死后,九儿在艰难的情况中毅然担起重担,承诺做好酒铺的生意,并且恳求老伙计们留下,她略带羞涩却又坚定的眼神感染了每一个人。正是这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的结合,使得影片完整的表达出导演的意思,也使得影片更具有观赏价值。
导演对于各个人物的精准刻画使得观众仿佛进入了他们的内心,一部影片,让观众善恶美丑全都看遍,经历了一个人的一生。
《红高粱》以人物特写、色调、独白等影视手法,向观众展示一种对于生命的敬佩和赞美。表达对酒、对死的神力崇拜。逆光中红高粱影影绰绰在丽日和风中摇曳的动态空镜,可说是把影片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情此景以及情景交融的铺绘中推到了艺术美的制高点。影片结尾,九儿倒在血泊中,“我”爹和“我”爷爷站在他的身边,黄昏仿佛被鲜血染红的盖头,铺满在整个天上,渐渐地,人物也变成了红色,没有眼泪,只有久久的凝望,那小孩稚嫩童声响起: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即使现在那段时光终于回归平静,但他在人们心中的痕迹,是无论过了多久也不会消失的,整部影片对生命与人性的赞颂让我们在心中肃然起敬,仿佛回到那年,仿佛身感其情。感谢他们让我们经历了这场岁月烽火,感谢他们教会我们许多。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王禹丹 编辑者:唐佳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