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73年到1978年,期间包括《少林门》、《新精武门》、《少林木人巷》、《风雨双流星》、《死亡舞蹈》、《剑花·烟雨·江南》、《铁拳僧》、《天杀星》、《飞渡卷云山》、《蛇鹤八步》、《一招半式闯江湖》等,这一阶段成龙替罗维拍摄的大多是大制作的古龙作品和少林系列,但都不得志。
《少林门》和《少林木人巷》同属少林系列,是当时流行的少林神话题材故事片的跟风之作。《少林门》讲述了清朝末年,少林为了民间疾苦与民族大义举起反清大旗,而少林叛徒石少锋为了荣华富贵投靠清廷,并残杀义士。义士谭雁被捉拿入狱,不堪忍受狱中屈辱,含恨自杀。少林方丈遂派爱徒云飞去清理门户,阻止石少锋滥杀无辜,让他回头是岸。谭小弟伤心哥哥的惨死,发誓要杀石少锋报仇,江南浪子虽然漂泊于江湖但是良心未泯,三人齐心协力同斗石少锋,终于为少林除害,也为江湖除害的故事。本片是吴宇森早期电影三部曲之一,当年阵容一般,但今天看来却阵容超强,可惜影片却并不出彩,吴导当时并没有找到自己独特的风格,倒是学起师傅张彻“男主角或男主角的朋友必死”的浪漫主义风格,三人最后只有云飞活了下来,影片的武打动作也都是中规中矩,流于俗套,再加上当时少林题材影片极为泛滥,没有强大阵容绝不卖钱,因此票房惨败,拍摄期间还因失误导致成龙一头撞到石头上,险些丧命。

虽同属少林系列,但《少林木人巷》却较之有很大进步,本片中,成龙饰演一个誓不报仇永不开口的小哑巴,几乎没有对白,所以整部影片的重点放在了成龙的动作和表演上,本片导演表面上是罗维,但实际则由新晋导演陈志华执导。这使得成龙得以大展拳脚,尝试拍摄多种不同的动作场面,二人甚至曾打算在实拍中加入一些喜剧功夫动作,但最后因罗维的原因未能实现。成龙在动作设计方面突破了传统武打片模式,或将形意拳的节奏加快,或将蛇拳编排成毒蛇进攻的滑稽动作,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娱乐性。我们在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日后成龙式动作片的影子。剧情方面,成龙饰演的小哑巴人不顾旁人眼光,悉心照顾着少林寺后山幽禁的怪人,怪人出于感恩口授毕生绝学于小哑巴,小哑巴闯过了木人巷,出师下山并受托于怪人传讯,其实是传召青龙,白虎两帮重出江湖的暗号。而这怪人就是当年江湖的魔头,也是小哑巴的杀父仇人。恩仇交缠,小哑巴内心挣扎,最终理智战胜情感,决心为江湖除害,也报自己的杀父之仇。影片结尾,小哑巴说出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面对杀父仇人,仍能以恩感之,足见其仁义之心,而怪人也幡然悔悟,可以说是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但也许是罗维的缘故,小哑巴的性格仍如李小龙早期形象,面对道义两难的抉择,身上背负着恩怨情仇,不可抛弃的悲剧性格,但这样的角色不适合成龙,成龙身上没有李小龙那种大义凛然的气质和决绝的气概,一味地模仿是不可能被人认可的,所以本片在票房上也继续失利。
这一阶段不可不提的就是《新精武门》,听这个名字就自然联想到了李小龙的《精武门》,不错,1973年李小龙猝然暴毙,整个华语影坛都在急切的寻找功夫接班人,罗维趁机将成龙推向荧幕,并将陈元龙(成龙七小福时艺名)正式更名为成龙,成龙也就是成为李小龙的意思,希望他成为李小龙的接班人,并且按照李小龙的电影模式打造了这部《新精武门》,采用了《精武门》的原班人马,在上映之前做足了噱头。但是李小龙是一个打不死的神,他的经历和形象是无可替代的,成龙在影片中的模仿和表演都是如此的拙劣和粗糙,完全是一个市井小混混的形象,无论怎么改变都无法成为李小龙式的英雄,所以影片一经推出就遭受惨败,罗维的所有期待一举扑灭,本来期待大火的作品却招来了一阵冷嘲热讽,电影上映后的两周便被撤下荧幕。
古龙的大制作也是这一时期成龙主要的拍摄影片,但这是罗维千方百计争取来的,当时古龙的武侠片最火,谁拍谁火,一心想把成龙打造成李小龙第二的罗维便买下了古龙的版权,并让成龙出任男主角,谁知古龙却说:“我的片子是给岳华、罗烈这种长相俊俏的人拍的,不是给他拍的”,成龙很委屈,借故到洗手间抱着姜大卫大哭,可哭完还是要对古龙敬酒,陪笑。也许是古龙嗜酒如命,几瓶好酒下肚,剧本最终还是给了成龙。《风雨双流星》、《剑花烟雨江南》、《飞渡卷云山》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古龙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角一出来就是高手,并且特别注重情节的刻画,阴谋诡计天衣无缝,人物身份扑朔迷离,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不知道结局是什么,但对打斗场景却只是轻描淡写,这就使得武行出身的成龙无法施展拳脚,幽默诙谐的小人物终不能成为古代武侠的高富帅。虽然其中《飞渡卷云山》是罗维雄心壮志打造的3D电影,并找来巨人三重唱演唱主题曲,这在当时香港电影界是极为少见的,但还是无法挽回几部电影接连惨败的厄运。

《蛇鹤八步》是成龙与好友陈志华的第二次合作,因此成龙在角色发展和武术设计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去发挥,出现了一些利用板凳、桌子等日用道具去打的成龙日后的打法。本片讲述了武林八大门派掌门研究出一套卓绝拳法——蛇鹤八步,不料成功之后八人全部暴毙,拳谱亦告失踪。成龙饰演的徐英风带着拳谱行走江湖,亦遇坎坷,但最终找到凶手,查明真相。成龙早期的作品,遵循着幸福、不幸、学武、报仇这样一个故事模式,虽说成龙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随着一部又一部影片的拍摄,成龙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控制影片的节奏,如何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由此,成龙开始逐步探寻自己的风格。
《一招半式闯江湖》是成龙和陈志华第三次携手,很多人认为它是继《蛇形刁手》之后的作品,其实不然,本片是成龙首部无厘头电影,讲述了江湖小子江涛(成龙)不学无术,功夫也只会一招半式,但却做着大侠梦,误打误撞拜了一个老叫花子为师并被授予信物,陪着方威保护江湖上人人想抢的宝物,在保镖路途中,江涛每次遇见小叫花子,他总是交给他一招半式的武功,结尾和敌人对决中,拳谱散落一地,成龙便看一张打一式,如此诙谐幽默,释放了成龙独特的风格,但一向思想保守的罗维看完后却大发雷霆,认为这种功夫喜剧非常恶劣无聊低俗,随即把此片雪藏,直到《蛇形刁手》、《醉拳》、《笑拳怪招》、《拳精》四部功夫喜剧的大红才最终上映,本片在日本票房大卖,杀进年度前十,同时也是成龙能够在日本立足的关键之一。
李小龙的推手罗维,试图以类似的方式成就成龙,但却忽视了真正的李小龙始终只有他一个,而成龙的天赋特长也并不与李小龙一致,再加上电影流行文化已经逐渐变迁,都使得成龙的拙劣模仿流于表面化。罗维的阻挠并没有使成龙放弃自己的风格,成龙说过:“不要认为你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会接受你,而是你跟这个世界不一样,世界才会接受你!不一定非要有过人之处,但一定要有特点。”他正是坚持着这个信念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
(文/先锋通讯社桐乡 记者 付琳 责编/袁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