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光影荐片】《泰囧》:“不是黑马,有备而来”

发布时间:2013-02-06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由徐峥、王宝强、黄渤组成“囧神组合”,变身动作巨星,一路作战。飞车、武打场面,结合搞笑的基情桥段,让人目不暇接。种种悲剧的命运背后,却创造了“囧囧有神”的票房!

在2012年到2013年的岁末年初,中国电影圈内最大的一个话题无疑就是电影《泰囧》了。徐峥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的2012年度最强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演泰国狂欢大战,在一系列国内外大片的夹缝当中,他以黑马的姿态出现,左右逢源,在上映的头一天,就创下了观影人数和票房的纪录。此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一举突破了十亿票房的大关,直逼《阿凡达》在中国电影市场创造的十三亿票房的纪录。

【三张脸的标准喜剧片】

作为首部自编自导的贺岁之作,徐峥坦言,本想拍一部“正常”的喜剧电影,后来发现这不太“正常”了。也就是说,他本想将这部电影的类型和定位做得特别明确:三张脸放在那里,就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标准的喜剧片。男主人公本要去寻找一个类似于金钥匙一样的东西,最后没有找到,但是在这场旅途当中,他收获了其它的“心灵鸡汤”。这样的一种故事内核,再加上一个喜剧的外壳,就是徐峥所设计的《泰囧》。

【王宝——来自奇葩女孩的灵感】

徐峥认为,笑料,应从人物的本身出发,即从王宝强扮演的王宝出发,与徐峥扮演的徐朗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错觉。在达人秀节目中,徐峥看到了一个烫着等离子头发,让人感觉不太正经的女孩,在舞台上疯狂地跳着傻傻的舞,所有人都指着她发笑。当她告诉大家,她站在舞台上跳这支舞,其实是为了自己已患肝癌晚期的爸爸。这只舞的名字叫做:这就是我,她是为了让她爸爸看到自己是能够跳舞的。当音乐再次响起,她将这只疯狂、激烈的舞蹈又跳了一遍之后,观众再也笑不出来了,因为此时意义已经被改变了,观众就如同被扇了一记耳光一样。因为按照人们正常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本来想轻视她,但是突然地逆转了过来。王宝的灵感,就源于这样一个奇葩女孩。

【不是黑马,有备而来】

如果没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为铺垫,也就没有拍摄的顺利进行。所以,《泰囧》的成功绝非偶然。他让演员先排戏,关在一个房间里面。要求摄影师看好所有的机位,拿DV拍下来,一句一句地,每一句台词都对下来。碰到要改的地方,就全部标注好。这时,编剧会告诉演员,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这样改,那个地方为何要那样说。导演也要求道具师,在演员来到剧组的时候,能够准备好一张大的桌子,把所有能够准备好的道具全都放到这张桌子上,各种不同的仙人掌,各种刺猬包,各种手表,各种手提箱都一一摆好。后来道具师们真的这样去做了,他很为他的团队感到自豪。导演要求现场舞台提示是用一种字体,对白使用专门一种颜色,当王宝强拿到剧本的时候,感动得不得了,直言这是他看到的最好看的剧本!

在拍戏之前,导演已经将故事板,包括每一个镜头的布局实际都已经画出来了,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基于剧本的准备再加上拍摄时游刃有余的发挥和调整,保证拍摄不超时不超时支地完成。

【“囧神”组合】

三位“囧神”的组合,的确令人感觉出彩。徐峥和王宝强搭档是“天然”形成,俩人的相像点实在太少,所以很容易形成一个组合。对于黄渤,在导演心目中,他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有着良好的观众缘,另外他所主演的电影也有着良好的口碑。因此,黄渤的加入,使得“囧神”组合出奇制胜。导演徐峥爆料说,当三人一同出现在片场的时候,旁边的工作人员都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也许这就是三人所形成的“化学反应”。的确,三人的“囧神”组合相得益彰。

【写给范冰冰的信】

影片最后,范冰冰的出现,无疑是整部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了。她的出现不仅使王宝圆满完成了泰国之行的计划,也使得影院里的观众为之惊喜。在影片中,范冰冰完全以真实的身份客串出现,实现了王宝小人物的情怀。当谈到如何说服范冰冰加入时,徐峥透露,当初是给范冰冰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中,融合了真情,幽默,调侃和吹捧。正是由于这封信,为整部影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得范冰冰的个人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更加坚定了范冰冰在中国男观众心目中的“女神”地位。

【藏着掖着的囧神范】

许多观众都为影片最后范冰冰的出现而感到惊喜,也好奇为何在前期不曾听说范冰冰的加盟呢?我想,这应该算是导演的良苦用心吧。如果放到以前,很有可能将范冰冰的头像放到电影的宣传海报上,以她的人气与效应拉动票房的增长。但是徐峥认为,拍摄一部电影应基于电影本身,尊重电影。他不愿意以一种低端的方式去营销电影,而是希望在影片的最后,在观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大家一个惊喜,欢呼雀跃,这样带出去的口碑远比海报宣传有效。

【饿坏了的电影市场】

定位简单精准,题材讨好大众,笑料口味丰富,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在整部电影拍摄中,导演唯一在想的只有一件事:如何让观众真的乐呵发笑?单纯的目的,让主创们的小智慧发挥到了最大致。在贺岁档,观众最怀念的是轻松愉快,可以缓冲解压的喜剧,而此前,观众的神经却是已经被压抑了许久。一旦释放,势不可挡。

在徐铮眼中,如今的市场有着饥饿感,整个贺岁档没有一个完整的情绪正好能够接上口,再加上时间、档期的因素,观众们口口相传之后,很容易形成从众心理,羊群效应。似乎没有看过《泰囧》的人不时髦了,得去围观一下。

【别拿票房说事儿】

在电影《泰囧》票房一路飙升带来的高兴之余,也给导演带来另外的复杂情绪。徐峥认为,如果外界以票房来衡量一部电影的质量是不公平的,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事。他做电影的初衷,是想老老实实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想因为人们对票房的关注淹没了对电影本身的欣赏。

【羡慕 嫉妒 恨】

在拍完《泰囧》之后,徐铮深感每一位导演的良苦用心,也对拍电影产生了更多的敬畏心。他也深感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想去讲自己的故事,结果他的故事大受欢迎。

【本土喜剧以小搏大】

电影的残酷性就在于,即使是导演呕心沥血,经过长期的磨砺与酝酿,付出巨大的身心成本,但有时候观众就是会选择一部更为轻松的电影。电影《泰囧》实际上代表了导演徐峥长期的思考和选题。他发现当有许多好莱坞大片同时上映的时候,那种带有本土色彩的喜剧电影也是有机会以小搏大的。

【失守50% 谁来拯救】

目前的中国电影似乎也处于一个“囧途”。从整个的票房来说,近几年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2012年整个中外电影市场的票房加起来突破了170亿。虽然有着很大的前景,但是它在总票房当中的所占的比例却从2011年的53%以上下降到了如今的40%左右,如果不是《泰囧》掀起了一阵狂潮,也许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票房中所占比例还会再低一些。徐峥认为,真正地了解中国电影观众的诉求,才是最好的一种表示诚意的方式。一方面,要了解观众的诉求,另一方面,要清楚自己想和观众分享、交流的东西是什么,这是特别重要的两点。

【如何讲述电影故事】

尽管首次触电,徐铮对于如何讲述一个电影故事还是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电影本身来讲,不论是要表达自己的故事,还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去拍摄一部电影,永远要去尊重故事的规律。就喜剧片来说必须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人物都要有合适的结局,若不能满足观众的期望,应该说是前功尽弃的。

【文艺青年的电影梦】

从舞台剧演员到影视剧演员,又成为电影导演,徐铮走过的路不算平坦,但很扎实。凭借《泰囧》,徐铮一炮而红,成为年轻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太过出色的成绩,让人嫉妒的票房数字,是否也会成为徐铮在后续创作中不利的因素?文艺青年出身的徐铮,已将他所认为的好电影的因素与衡量标准融合在了这部《泰囧》之中,就是能使人触觉、感悟到一丝人生的味道,就像《杯酒人生》一样,没有商业因素,也没有特技噱头,观众的心路历程是跟着电影主人公一步步走来的。也许《泰囧》的成功会使得导演徐峥被绑架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他心目中,票房不是衡量一位导演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他希望拍摄出来的是好的电影,好看的电影。

从《疯狂的石头》到《失恋33天》,再到《泰囧》,中国电影在面对好莱坞大制作、大投入的时候,一再展现出以小搏大的可能性。虽然部分的受到了排片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泰囧》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展现了电影对于观众、对于电影创作规律的尊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电影从过去盲目地追求数量的增长、投资规模的扩大,到回归到一种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转变。也许今天,《泰囧》所谓不太正常的市场表现,倒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影回归正常发展轨迹的一个推动。

(文/先锋通讯社记者陈梓 责编/闵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