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光影荐片】汲汲而生,汲汲而死——《肖申克的救赎》

发布时间:2010-11-22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光影看点: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Different Seasons)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因而在公映时成为卖座鼎盛的黑马。

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 Frank Darabont

副导演:史密斯凯特

监制:摩根费里郎奇

编剧: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 .....(short story 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

弗兰克达拉邦特 Frank Darabont .....(screenplay)

演员: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Andy Dufresne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Ellis Boyd 'Red' Redding

鲍勃冈顿 Bob Gunton .....Warden Samuel Norton

詹姆斯惠特摩 James Whitmore.....Brooks Hatlen

威廉姆赛德勒 William Sadler .....Heywood

克兰西布朗 Clancy Brown .....Captain Byron T. Hadley

祖德塞克利拉 Jude Ciccolella .....Guard Mert

耐德巴拉米 Ned Bellamy .....Guard Youngblood

剧情:1946年,年青的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这意味着他要在肖申克的监狱渡过余生。银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监狱里很吃得开,他懂得如何帮助狱卒逃税,懂得如何帮监狱长将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派人杀死了小偷,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

光影解惑:

贯穿全线的“三次救赎”

redemption,救赎,并不只是andy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但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他对狱友的拯救,表现在一种精神上的拯救,因为他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围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red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两个对自由持有一样的寄望,但有着不同态度的人,构成 了全片的主线。三次“redemption”如下:

第一次是他帮助狱警HADLEY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你看到了T.Robbins第一次露出笑容。毕竟,自由总是最快乐的,同时也代表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这种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第二次则是本片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 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这次,andy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

第三次,他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andy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这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这个胜利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在这个时候,Tommy出现了,剧情也随之发生了转折。

Tommy被杀后,andy从禁闭室中出来,临脱狱的一天,和red的对白非常耐人寻味。在逃离此处之前,andy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 他要负一定责任。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文化解读

在监狱里,安迪是个另类人物。他深知这个世界是悖谬、黑白颠倒的,知道自己是无罪的,但是,他并没有太多的怨恨,而是平静地接受监狱的惩罚。无论是面对“姐妹花”的骚扰,还是监狱制度的残暴,他都表现得平静、宽容和忍耐。如他的好朋友瑞德所说,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像在公园里一样。面对这样一个人物是什么让他在一个泯灭人性的场所保持如此的沉静和逍遥?是什么让他超然于这样的人性恶汇集的空间而成为特立独行的人?

这是因为他始终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的世俗世界。另一个理想的希望世界。重要的是,在两个世界中,理性是平衡现实与理想的重要支撑点。作为社会人,安迪能够凭借理性、通过自主自律的观念倡导一种合理的、更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方式。在监狱中,他能够适应其中的日常生活,完成固定的工作,按时吃饭休息、放风。同时,他能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用从瑞德那里搞来的小铁锄雕刻石头;他也能够沉静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天籁之音中,尽管违法狱规被监禁两周。影片充分利用了这极短的音乐时间来渲染和烘托安迪精神世界的超越性。

光影评价:

日落后的太阳——浅析《肖申克的救赎》闪现的悖论魅力

《肖申克的救赎》给我最大的刺激莫过于刺激,从感官表层塌陷入心灵的冥界,万千无数的闪烁着、滚动着的强震撼。一时间,很难理清一张精确的刺激解剖图,权 且粗浅的就其中最耀眼的“悖论”作一次试验性探析。所谓“悖论”是英美新批评家用来解读诗歌所运用的一种技法,其实质含义是在文字中表现出一种矛盾形式, 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出现,而在一个真理上统一起来。这里,我也尝试性“租用”其构建《肖申克的救赎》的赏析。

影史上伟大的无冕之王:《肖申克的救赎》

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本小说,那么《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反映着现实的社会生活,用经典的对白和多种修饰刻画出多个人物形象,用简单的方式组织故事的主线并伴以多条辅线,以艺术的画面表达着故事的主题,给我们深刻的教育和久久的思考。

光影感想:

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是《阿甘正传》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说《阿甘》是一个梦,那么《救赎》就是一种生活。生活比梦简单,但生活远比梦境残酷。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阿甘正传》展现给我们的也永远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也会让我们时刻为生活的美好的而满足。而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了的)。是的,通过正途获得人生的犯人出狱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会重新遇到挑战。但因为时间的流逝和服刑的经历往往使人丢掉了希望,丢掉了本该具有的那份勇气。片中的“老布”和“阿瑞”都是韶华已逝的人,过错和失足,当然更有冤狱使他们没能象正常人那样享受美丽的人生。以致于不知 道如何适应变化,监狱的“体制化”生活给他们的内心留下了无法摆脱的阴影,所以善良的老布只有通过自杀来解脱。所以我们看到影片中安迪为什么要扩办图书馆,让狱友们读书?又为什么冒着会被关禁闭的惩罚还要放《费加罗的婚礼》让大家听?原因只有一个: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生活,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只有充满希望,人生从而变得有意义,从而丰富多彩。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汲汲而生,汲汲而死。但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