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传

文化浙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浙传 -> 正文

【光影荐片】梦不是电影唯一的现实——《盗梦空间》

发布时间:2010-09-19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光影看点

台前幕后阵容强大——演员 老戏骨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奥斯卡影后 玛丽昂·歌迪亚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曾拍摄《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卡梅隆负责革新电影技术,诺兰负责革新电影结构

剧情复杂多变,引人深思

本片主要讲述道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与同事阿瑟(约瑟夫·戈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和纳什(卢卡斯·哈斯 Lukas Haas 饰)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渡边谦 饰)的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齐藤利用。齐藤威逼利诱因遭通缉而流亡海外的柯布帮他拆分他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在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重返美国,柯布偷偷求助于父亲迈尔斯(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吸收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艾里阿德妮(艾伦·佩吉 Ellen Page 饰)、梦境演员艾姆斯(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和药剂师约瑟夫(迪利普·劳 Dileep Rao 饰)加入行动。在一层层递进的梦境中,柯布不仅要对付费希尔潜意识的本能反抗,还必须直面已逝妻子梅尔(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处处破坏,实际情况远比预想危险得多……

光影解惑

1.首先,片中一共有六层世界。如果我们把片子中小组计划的现实世界作为参照物的话,按照做梦依次向上分别是:现实世界,第一层梦境,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第四层梦境,limbo(迷失域)。

2. 正常人活动在现实世界,做梦的时候在第一层梦境。如果要进入第二层梦境,也就是梦里的梦,必须要服用一般性药物。在服用一般性药物的情况下,要从梦中醒来(不管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所谓的‘kick’,也就是重力下坠的冲击。第二种就是被杀死。当然,等药物效果过期也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3. 如果要进入第三层梦境,也就是梦里的梦里的梦,一般性药物就无效了,必须要加强型药物。但是加强型药物的副作用是如果在梦里被杀死不能醒来,而会进入Limbo(后面解释什么是limbo),所以只能用 Kick的方式来苏醒。

4. 所谓的Synchronize a kick (协同刺激),也就是说要在各层同时刺激才能把梦中人唤醒。比如说对于在第四层梦境活动的人需要在第一至四层同时Kick(刺激)才能使其在第一层苏醒;如果只在第三和第四层Kick(刺激)则其会在第三层苏醒;而如果中间有某层没有同时Kick(刺激),比如只在第一,第二和第四层Kick(刺激)或者只在第一和第二层Kick(刺激),则活动在第四层的梦中人不会苏醒,这也就是所谓的Miss a kick (错过刺激)。所以当片中小组计划侵入深层梦境的时候,每一层必须留人醒着负责Kick(刺激),而且用音乐的结束来协调同时Kick(刺激)的时刻。

5. 层与层之间的时间以大约二十倍的数量延缓。在台词中给出的约数是现实世界十小时的航班,在第一层梦境是大约一个星期,在第二层梦境是大约六个月,而在第三层梦境是大约十年。

6. Inception的片名,直译是开启,在电影里面是一个盗梦术语,不是指在梦中偷窃情报,而是指把某种想法植入目标人物使得他觉得这想法是自己本来就有的。而Inception必须至少要在第三层完成。这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在片中目标人物的梦中看到,第一层梦境很浅,意识很多,是整个城市,第二层是一个酒店,到了第三层只有白茫茫大雪里的一个堡垒。在意识越少的梦境里面植入效果越强。

7.每个梦都有一个梦主(Dreamer),他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梦境。梦境中的场景可以由专门的设计师设计然后告诉梦主的,所以设计师不一定是梦主。理论上来说进入这个梦境的人都会带来自己的一些意识投影,但是除了目标人物之外其他人都知道自己在做梦所以意志不会被迷惑。而设计师设计的梦境不能太离谱有不现实的场景,否则目标人物就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他的投影会对侵入到他梦境的其他人发动进攻。当然,如果目标人物的投影是经过特殊防盗梦训练的话,即使梦境场景很真实侵入者也会被投影围攻。

8. 迷失域(Limbo)不是一个梦境,也不因人而异。只有在服用加强型药物而且又在梦境中死去时才能进入。Limbo里面时间无穷尽。而且这个世界里只有之前到过这里的人留下的一些场景碎片,在日本人去之前只有leo夫妇到过,所以开头结尾日本人的迷失域里的房子和之前leo对他进行盗梦时给他造的一样。进到迷失域里面如果死亡会回到现实,但是问题是在迷失域记忆会丧失记不得这种方法,所以进入迷失域是不得已的选择。

9. 梦可以嫁接。也就是说A,B进入C的第一层梦境(这一层的梦主为C)之后B可以带A进入B的第二层梦境(这一层的梦主为B)。

光影感想

梦,首先要有现实

Inception的预告从还在放Lost的时候就已经在播了。当时觉得还挺不错的,只是电视上的广告只言片语,也没能很好的概括影片的目的,大多还是那些纯粹好看的视觉效果为主的镜头,只见人们飞檐走壁,潜意识里把Inception归类成了科幻动作片。

后来在影院再次看到Inception的预告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看。只能说这种大把投入视效的片子,不在电影院看,制片方的钱都白花了,再者也必须要有够强大的音响才能相得益彰。

首映周末因为外出没能第一时间去看,这周去时居然当场Imax的票已售罄,只能转而选择买3个小时后下一场的IMAX。依然满座。不知首映周是否也如此爆棚,还是一周下来九成以上的好评促进了上座率。总之大家如果要看一定提前买票,否则落得跟我们一样要等的结果。

先说题材。

美国评论界对于Inception的成功还是给足了正面回应。现在非改编自书、漫画、游戏,非续集的电影很久没有如此成功的了。目前在美国看到的评论没有不提到题材的首创。但老实说当时看到预告时就让人想起日本的红辣椒(盗梦侦探)。虽然Inception的重点从探取信息转变进化为植入信息,但两片的前提还是基本一致。

当然关于梦的可能,怕是很多人都有过千奇百怪的想法,但能发展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完全不同讲法了。

内容。

Inception的内容设计的比红辣椒复杂,但在我感觉更好懂一些。的确有部分内容是为了耍酷,但情节安排上没有多余的设计,每个片段都有它的目的和作用,耍酷也耍的有根基。导演定是推敲了多次,看了第二遍以后更发觉故事的严谨。

虽然层次比红辣椒复杂的多,可解释的相当明白。当然也可能是有了红辣椒的铺垫,让我个人对这个题材略有熟悉。变换于现实与意识之间的电影这也不是头一部了。加上momento和致命魔术,知道导演那喜欢绕的劲头,所以都是有准备而来的。

不得不承认渡边谦好几句英语我没听懂。他声音不大还有口音,这音响强到只听见他哼哼。另外,一些词汇是在这个特定话题中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意思,但依然不影响理解全局。

我很讨厌剧透,觉得破坏人家日后观看的新鲜和兴奋,所以内容方面就不说细节了。

视效。

视效做的很好。除了Cobb和Mul自己造的那个空间里的楼太明显是电脑做出来的以外,其它的都很真实。Ellen Page的那几段尤为好看。用New York Times的评论的说法就是,Pretty amazing, and amazingliy pretty. 也知道导演就是想通过对折的城市上空给大家炫一下剧组的能力,但是就是很受用,人家做的好看,我们也愿意看。Gordon-Levitt的那段飞檐走壁的戏我觉得很好笑。其实预告里看时觉得挺吸引人的,但是电影院里看那段我就是想笑。Gordon-Levitt在500 days of summer里那么痴情,到这边一本正经的跟蜘蛛侠似的上蹿下跳,我实在没忍住。

演员。

迪卡普里奥先放一边不说。我首先想说的是Cillian Murphy。因为他演的Breakfast on Pluto给人印象太深了。我最初(依然是预告)看到他在这戏里,就想说这看着不会笑场么。倒不是普鲁托的早餐里那角色好笑,但这个正经的富二代明显不是一回事。可真看到Inception里他的时候,就完全不会受之前那个角色的影响。

Gordon-Levitt在这里面挺可爱的,比500days of summer里的花痴模样有型的多。

Ellen Page长大了,变好看了。Hard Candy里时我觉得那小姑娘特难看。就是美国的那种不受欢迎的但是很有主见或者自认为很有主见的酷女生外型。到了Juno里棱角少了许多,我指长相方面,扎个小马尾至少很青春。Whip It里演了个被妈妈逼着参加选美比赛的小姑娘,我依然觉得她不漂亮,想着这也太没说服力了吧,尤其染了蓝头发那段,一脸叛逆相。到了Inception看着她的小尖下巴,尤其红毯上的一些造型,有的我都看呆了。不过也不排除化妆的原因。

演技没什么好说的,Ellen Page这点大家都还是很有信心吧。

看到一半时我就有意识的注意到迪卡普里奥不停的皱眉,有点让人觉得演的过于沉重了。我没看过Shutter Island,但很多评论都说他似乎小有点没跳出禁闭岛的模式。这个我就不乱说了,个人看来,有些地方是有点用力过猛。不过没办法,曾经的帅哥要翻身,不用力不行。

结局。

这部分有剧透,没看过的同志们就略过吧。

直到结束后看到网上的诸多评论,才意识到许多在争论这整个电影是不是一个梦,源于最后一个镜头导演没有给个确定的答案。讨论的形势跟当初lost结局后大家讨论他们死没死大体类似。

至于我个人,不同于当初看完穆赫兰道的一头雾水,或是lost结束后逐渐进入状态,Inception的结局我是丝毫没有怀疑的。结局不是梦。

我始终认为这么大费周折只搞个一切皆是虚无的情节愚蠢到家。导演不明确的给答案,明显只是为了吊吊大家的胃口,而且如果太明确,结局就显得过于平庸保守。这个结束的方式,看似开放,实际简单明确的很,也显示了导演的聪明和狡猾。试想如果totem倒了,明确的正面结局,不觉得这电影也就止步于此了么。相反如果totem完美的旋转下去,预示这只是梦境,那没有了现实的对比,这个幻像部分还剩几分真实?再奇幻又有何意义。

totem有了不平衡晃动的迹象随之屏幕走黑,我脑海中就闪现一个词, smart ass!(整理:韩念佳)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