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鲍勃·迪伦的诗意与追寻

发布时间:2018-10-20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10月19日18时,以《别回头》纪录片为主题的讲座活动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乌镇校区正式开始。

本次讲座活动是IDF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桐乡分会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影视文学系承办,偏北影评社、光影之眼放映室主持,思镜策展团协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影视文学系教授向宇,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文学院影视文学系副教授唐佳琳、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韩德星,受邀出席的还有独立纪录片导演、影像行为艺术家、浙江传媒学院15级学生刘璇。

讲座以全场共同回顾纪录片《别回头》为开始,这部黑白艺术片记录了鲍勃•迪伦辉煌时刻在英国时候的一行一动,用一种直接拍摄的形式,将鲍勃•迪伦的真实性格给描绘出来。

纪录片放映结束后,向宇首先谈到了他对鲍勃•迪伦的认识。他表示:“我觉得鲍勃是一个叛逆者,他深刻将自己的那种叛逆精神揉入音乐中,同时,他也是一个自由的人,他不愿被标签,而这种自由的精神,也真正地代表了美国精神。”向宇也提到了另外两部纪录片《我不在这儿》和《没有方向的家》,这两个纪录片着重显现的是鲍勃•迪伦与当时的美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关系,而《别回头》则更突出了他个人的桀骜不驯的性格。

随后,向宇以《别回头》为例阐释了他对纪录片创作艺术的认识:“纪录片是一种创作,它不仅是一种用直接记录的方式来叙事的创作,还是一种添加艺术手法的创作。就像这部纪录片,导演彭尼贝克用众多故事突出了鲍勃•迪伦的性格,这是一种真实电影的记录手法。”

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张璇从自身专业角度,向向宇提出一些关于纪录片拍摄手法布局的问题,向宇认为布局更多时候不是技巧所趋,而是情感使然,依然以纪录片《别回头》拍摄为例,其实拍摄过程中每一步走动并不可能完全在预料之中,导演彭尼贝克更多的是透过实践来寻找方法,他没有太多计算,所以会更多透露出导演的个人主观追求,从而会让观众更加了解鲍勃•迪伦的性格。

整场活动临近尾声时,向宇以《别回头》的胶卷拍摄方式介绍了黑白现场代入感,并以此鼓励大家,不仅要关注技术进步,还要看重观众的观感。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