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梦工厂著名动画导演马克•奥斯本(Mark Osborne)应邀带着《小王子》主角之一的小狐狸玩偶来到浙江传媒学院,在“与大师面对面”讲座活动中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并与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马克•奥斯本导演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和定格动画“MORE”曾获两届奥斯卡提名。

讲座中,奥斯本首先介绍了自己是如何热爱上电影并成为一名动画导演的,然后讲到了自己与《小王子》的故事,和执导《小王子》的一些思考,最后解答了现场嘉宾及师生的提问。浙江传媒学院的同学们对本次活动反响热烈,更是在中场休息时将奥斯本围了个水泄不通,且迟迟不肯离去。讨论中同奥斯本一起坐在沙发上的旅行伴侣,小狐狸玩偶更是具有极高的吸睛指数,成为抢手合影对象。
生活是创作之源
“艺术源于生活”,这是在谈及艺术创作时提到频率最高的名句经典,纵使是被说烂了的总结,在大师的经验讲座中还是不可规避。
对奥斯本来说,阅读《小王子》是年轻时自己与异地恋女友交流的重要话题,19岁的他怀着电影人梦想以及对动画的满腔热情被加州艺术学院录取,即将远赴求学之时收到了女友的《小王子》漫画作为礼物,成为了他与女友异地恋中精神联络的纽带。如今,当初的女友成为了现在他两个孩子的母亲,而这项情感经历也深深影响了他对童话经典的认识,成为日后执导《小王子》的契机。
为了更好地保护原版著作,奥斯本选择在其故事基础上搭建新的故事框架,影片创作过程中,奥斯本将鲜活的生活体验转化为故事灵感,以自己的女儿和太太为原型设计了影片中的一对母女,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由此更凸显出艺术源自生活的永恒不变宗旨。
借此联想到约翰•拉塞特前年在中国传媒大学讲述《冰雪奇缘》的创作构思时,其主角塑造的灵感来源也是自己的小儿子,儿子被查出患病需要终生接受医治,儿子很伤心地问他,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了安慰鼓励孩子,他的妻子说,上帝因为你有能力接受这个考验所以才让你与其他人不同,这正和影片中艾莎的境遇相似,最后艾莎不为自己的“缺陷”苦恼,而是突破自我,让“缺陷”变成了与众不同,就很容易从中解读出这位父亲对孩子的希冀了。
源于生活的灵感创作因其真实和动情,往往也更容易打动观众,即使是基于著作的改编,作为影片的灵魂所需,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小王子》中反复提及的,“真感情不是用眼睛能看见的,要用心去感受。”

热爱是事业之本
马克•奥斯本对电影的热爱是从小开始的,上世纪70年代,还在上小学的奥斯本在看过《星球大战》和《反击帝国》后为电影特技效果所震撼,并对电影以及定格动画的制作产生兴趣,成为电影人的梦想开始在童年奥斯本的心里萌芽。据奥斯本本人的说法,定格动画是他对动画的初恋,也是童年时代想象力的源泉。随后,奥斯本对创作的兴趣有增无减,并在大学时转学到加州艺术学院学习,那里给了他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更宽广的成长空间。
凭着这份热爱,奥斯本在成长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寻更高的目标,靠近梦想,精益求精,并乐此不疲地追求作品的完美。
暂且不谈其执导的《功夫熊猫》,《小王子》的定格动画部分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了致敬原著,让它与原著的纸质感有所呼应,定格动画采用纸偶的形式制作,其中一个小王子在星球上日升日落的2秒钟镜头,就花了6天时间进行拍摄,可见其制作程度之精细。若少了这份热爱,又怎能静心雕琢这2秒的艺术。
透过精雕细琢的表象,以及大获成功的作品,让我们又重提起这样一句流传已久的话,但凡是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就的人,一定是深爱着这项事业的。因此,奥斯本也鼓励电影人创作属于自己的电影,踏实、专注于所爱,最后的收获一定不止这些。

创意与技术并行
讲座的结尾,现场提问环节互动十分特烈,有同学问道,如果想到知名学府深造动画,学校看中学生的哪些方面?奥斯本回答说,创意。学校注重的是你是否有好的想法,或者形成自己想法的能力。随后,奥斯本又补充道,同时具备不错的技术是最好。
创意和技术,也就是想法和执行力,他们往往是两个并行不悖的技能,并且在大多数时候,完成一件作品是需要两者兼备的。从奥斯本讲述的成长经历来看,童年时期的奥斯本就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在观看过特效大片后能积极思考,并在随后的成长中形成、树立理想,跟进学习,进入大学后,奥斯本又掌握了最重要的素质——讲故事的能力,也就是技术,通过技术将思考表达出来,比如最开始是定格,到最后运用CG技术与定格动画技术结合完成《小王子》。创意能力是艺术修养,引领入门,技术决定最终呈现效果,两者最终相生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