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人大教授郑保卫解读习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

发布时间:2016-03-23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3月21日下午13点30分,人大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保卫应学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在浙传第二教学楼206教室开展讲座,题目为《习近平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文冰教授以及多位老师到场,教室内座无虚席。郑老师透露,今年六月将在全国高校进行学习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讲话的系统学习,浙传此次学习和讲座走在了高校的前列。

“‘我是慕名而来的,北有北广,南有浙广嘛。’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当浙江省委书记时来咱们浙传时这么说,我也是慕名而来。”郑老师在讲座开始时,提到浙江传媒学院院报对习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的整版学习,表扬我校对此工作的重视。
“我觉得这个讲话将在中国新闻史添上浓重的一笔,可以与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与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的相媲美。”郑老师这样评价习总书记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他提到,这次讲话有三方面的创新,第一名字就特别创新,从来没有“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这个称呼,之前有思想宣传工作等,这说明党更有全局意识,不止重视党媒的宣传,也要注重党对整体新闻舆论的把控。第二个创新是形式上,从来没有哪位总书记在半天时间内跑三家主流媒体,先听取各个新闻界代表人物发言,总书记再发表重要讲话。第三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理论创新,包括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作出新定位,对方针原则进行新归纳,对职责使命作出新表述,对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对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出新贡献等。
讲座对此次重要讲话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背景,也是当前的新闻环境从国内、国际与新闻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归纳阐述。“我们应该思考对新闻管什么,怎么管,管得对不对好不好,而不应该问谁来管,该不该管。”面对曾有人对中宣部管理新闻有质疑时,郑老师如是说。他提到,当前国内舆论比较复杂,需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国际上,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有实实在在的提高,但中国在国际传媒领域处在劣势,80%的新闻生产被几家世界主流媒体垄断。“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上到了天,落不了地,落了地没人看,看了又不信。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使得他们的民众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如何改善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里就强调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到新闻队伍建设,郑老师又说道:“先做堂堂正正的人,再做干干净净的新闻。”新闻人一定要有感情,总书记讲话中就提到,新闻作品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谈到姓党姓民的问题,郑老师说:“党和人民从根本上来说是相统一的,从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重视人民。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人民军队,钱都是人民币!”场下笑声阵阵。李文冰院长对讲座进行总结时说:“郑老师提到,我们要姓党,更要信党,新闻工作是服务于党和人民的,缺一不可。”

最后的互动环节,一位大四学生龙锋向郑老师问到,身边人对春晚评价不高,而央视等主流媒体却对春晚大加赞美,应怎么看待。郑老师答到:“春晚大家看得越来越少,我也认为有些节目不如地方台做得好,但是党和政府非常想利用春晚正确引导舆论来弘扬主旋律。我认为,主旋律的声音和大家不同的看法都应该存在。如果党媒说,我们的春晚不好,你一定会觉得,有病吧。”
另一位大一新闻学学生王俊问到,京港澳高速路爆炸事件和天津港爆炸事件中,机关单位等对事实进行隐瞒,不让媒体发表报道,但失声的地方正是谣言四起的地方,应怎样看待。郑老师说:“家丑不可外扬,但现在瞒是瞒不住的,这些事情说明我们单位的领导水平不行,不会与媒体打交道。另一方面媒体也有责任,新媒体对话语权的滥用,使得机关单位害怕媒体。所以,现在新闻领域这么多问题,有待我们新闻人,新闻学生去改变,去解决。”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