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毕业季特辑之听听学长学姐的话

发布时间:2015-05-19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人物简介
徐雨霁,2011级戏剧影视文学3班的学生,双子座,爱读书、爱写诗、爱电影。蝉联了4年的一等奖学金,平均绩点4.21,多次发表科研论文、诗歌、文学剧本等,在“清洁节水青春行”全国高校节水主题舞台剧大赛中凭借《朝圣之水》斩获第一名。曾受邀成为北京大学繁星诗社的一员,2013年去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做交流,2014年拿到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生录取通知。最近在进行英文博士论文的翻译和《朝圣之水》舞台剧的排演,以后的主要方向为中国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
我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
“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天起,我的目标就是读博。我一直知道我要什么。”徐雨霁属于为数不多的刚进大一就有明确目标的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爷爷奶奶都曾在教育系统工作,自小就受浓厚的读书氛围的熏陶,自然比同龄人有更开阔的眼界和对于问题更深刻的看法,这也奠定了她日后想读博、搞学术研究的基础。
“我的方向很明确,所以我的大学生活基本就是看书学习搞研究,其他很多东西就在我的计划之外了,我不会把时间过多花在交际或参加社团活动上。”
徐雨霁爱读书读书广,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大学,她在读书方面同样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因为念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雨霁就把读书重点放在这些方面。“我从大一开始坚持每天看一部电影,像奥斯卡的经典老片,或者是欧洲早期的一些电影,我还会挑不同的导演的作品做专题看。对美国黑色电影也有做过研究。”不仅仅是读书,对于电影,徐雨霁也同样有明确的观影范围,并且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而真正固定下人文社科范围类的学术研究方向,还要从大三的台湾交换生经历说起。“我在台湾做交流时,中国文化大学的老师给了我这方面的启蒙,从那时我决定将来要做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研究工作。”雨霁说,她去台湾最大的收获就是老师的引导让她清晰地看到自己未来的路,让她有动力和勇气在学术研究这条辛苦而孤独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从来没有假期这个概念
“我从来没有假期这个概念。”徐雨霁语出惊人。“我曾经听到过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清华的学生,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假期的概念,其实只是人为设定的,对我而言最舒服的时光,就是在宁静的下午,捧着自己最喜欢的书。我不会听从别人的安排,我知道我要什么。”,因为高中艺考前没有上过专业课,所以在刚念大一时对电影的了解不及其他同学多,徐雨霁便奋起直追,恶补相关的书籍,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就拿到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她的勤奋可见一斑。
四年的时间看似很长其实很短,并且大部分人一毕业之后就会面临就业的压力,所以大学并不轻松。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少刷一次朋友圈,多背几个单词,少去一趟KTV,多看几页书。正如徐雨霁所说,我们可以平凡,但别甘于平庸。

大学四年一定要重视积累
作为学姐,徐雨霁给学弟学妹这样的忠告。在她看来,大学四年是非常打基础的四年,在这期间,一定要做好内在积累。“没有经过一定的积累,你展现出来的东西只有苍白和浅薄,只会耗费精力,只有自我的积淀足够,才能做出有价值的作品。”徐雨霁说,在她看过的许多不同大学的学生中,我们浙传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开放,接收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但唯一不够的,就是内在的积累,这是人的内耗力,是决定你是否具有持续力的东西。我们应该再钻研一点,再耐心一点。
此外,徐雨霁针对迷茫期的同学,给了一个最直截了当的建议:“想把四年大学过成什么样,就想想毕业之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顺着这个方向做更可能多的积累。”要通过积累把自己变得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你想做翻译,那就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外语上,让外语技能尽可能地精湛;如果想做销售类的工作,就好好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想做策划或公关,就要有拿得出手的经历:你策划过什么晚会,你在某某社团做到了什么职位。通过积累,将能力转化成有形可见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倘若什么都做一点,什么又都平平,自然不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丰富阅历未必要走过很多地方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观念,大学里多出去走走,可以增长阅历,况且上完大学,就很难再有时间出去旅行了。雨霁却说,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你哪怕去100次西藏,如果没有深厚的积淀,你也永远无法理解西藏的历史,你也不会心静如水,你不可能通过一次旅游就完成了朝圣,不过是手机上多了一叠照片。如果有沉淀,你会发现,这个景观跟你想过的诗句,跟你读过的书,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才真正完成了从内心走向外在。”
“阅历的起点是阅过之后有一种真正关于内心的经历。”徐雨霁如是说。读书和行走要有结合,旅游不应只是美食美景加自拍。“你要能在这个地方,看到一个当地社会的现在,能够想起他的过去,并且能够在此时此刻缅怀他的未来。”
一个人的成长,未必要走过很多地方,也未必要去多么高大上的地方。阅历不是走出来的,而是经历出来的。只要愿意去接近,你身边所有的人都能给你提供阅历。我们应该在最适合读书的年龄好好读书,也不要认为以后没有自由,即便是工作以后,我们还有很多机会,那时我们会有更好的平台让我们重新起航。
读书是贯穿一生的事
“读书一定要融入你的生活,为你的一生做铺垫和准备。”雨霁认为,读书可以养性,并能学会包容生活中很多冗杂繁琐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保留我们的性格,包括在成长过程中纯粹的天真与烂漫,同时读书也是保守理想主义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在单调和忙碌的生活中永远保持一种想象性的空间。这是读书带给徐雨霁最大的体会。
“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做的,每一个人也都能从书中或多或少地有所收获,这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在徐雨霁看来,读书是向内的修养,是自我的积淀。读书的好处会随着时间日益显现出来,它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但绝对历久弥新。
读书要读杂,它会给你的未来,包括你的工作、你的兴趣点埋下一个伏笔。越看越杂,慢慢就会出现一个方向,从中获得的理念和想法会不断充实你的内核,让你在以后的道路中变得强大。
后记
在与雨霁学姐交流的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能透过她恬静的外表,看到她对于理想的执着,和对自己人生的负责。任何的成功背后都是艰辛和坚定,徐雨霁,不仅仅是饱读诗书的才女,更是坚定的追梦人,毕业季来临之际,她又将重新起航。她对学弟学妹们的中肯的建议和指引,值得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好好咀嚼,并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尽可能充实的规划。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