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毕格罗凭借《拆弹部队》一举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俩个大奖。打败了 《阿凡达》《去无耻混蛋》《珍爱》等佳片。影片的独特魅力不仅在抓住当下热点话题,于充分体现美国本土特色。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直面现代战争,体会残酷,窒息的压抑环境,追寻生存的方式以及感悟生命真实的存在。
战争的残酷,生存的悲惨。《拆》直接将镜头对准战乱之地——巴格达,混乱的城镇,飞扬的尘土,弥漫的烟雾,恐慌的人群。加之快切移动的镜头。影片无时无刻不在真实地表现环境的危险,处境的困难,也传达了危险随时会发生的信息。驻守的美国军人随时有着生命危险。每一次拆弹都是如此紧迫,压印,命悬一线之感牵住着观众的心。我们看到的是生命最脆弱的一面,就在当下,就在世界的摸个角落,人们整天生活在恐慌中,疑惑中,不知道哪天就会结束生命。生命不再被自己掌握,这是多么恐惧的事情。而导演通过大量的中景和特写,表达人物的复杂心态,也让我们更接近他们,体会战争带给人最大的灾难。
人性的闪光,生命的继续。影片通过连续的情节,典型的人物,贴切真实地记录战争残忍冷酷的一面,带给人的无限悲痛。同时,也展现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亲情:用少量的笔墨带过威尔的女友和儿子,但却是点缀人物不可或缺的。威尔给家里打电话,在听到女友的声音和孩子的哭啼声后,威尔没有说话就挂断了。威尔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家人对家的思念,一种默默地纯粹地独自地感受,是真正一个男人的情感表达,爱是不需要言语的,是在拥有后的珍惜和保护,是在没有拥有时的羡慕与向往。就像西蒙对威尔说的我想要个儿子,这简单的话语中是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亲眼目睹当地一有家室的男人自杀性爆炸死亡),对情感的再次解读。在生命不能承受的沉重之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
友情:战场上的友情应该是最伟大的了,因为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生命来与你共肩作战的,沟通,理解是信任的前提,你不可能一个人打赢一场战役。友情是唯一在战场上可以亲身体验到的珍贵情感,它象征着和谐,友好,团结。其实不仅仅是军队,应该是每个人,每个国家。战争才不会出现,悲剧才不会上演。
影片在接近末尾时,威尔回到家中,面对还不会说话的儿子,威尔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对生活中的选择,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认识。仿佛是对儿子的爱的教育,是对生命认知传承。看温馨的画面却不是影片的结尾,真正的结束时威尔再次返回巴格达,开始了下一个挑战生命,保护生命的惊险之旅。
影片用独特的视角,表现战争的残酷,呼唤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无论肤色,国籍都平等对待每个生命,让每个生命得到点亮。所以说毕格罗虽然拍的是现代战争题材,但是处处充满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有着对生命最初的热切思考,又对当下世界所发生的热点事情加以关注,毕格罗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关怀心的导演,在枪淋雨弹下是一颗温柔细腻的心,在直面生命被残忍剥夺后对生命的关怀与思考。这是《拆》最闪亮的地方,也是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留在心底的宝贵记忆。
(作者: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