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白日焰火》的结尾,作为观众的我们终于得知,隐藏在跨越五年的连环碎尸杀人案背后的作案动机,既有欲盖弥彰的不可挽回,也有极端执拗的独占欲。这一切或许可以结束在1999年,但是梁志军“立志”要“守护”吴志贞一辈子,为此不惜屡屡作恶——很难说这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更多的是一种变态的独占欲。

先梳理一下连环杀人案的始终:吴志贞洗坏了别人的衣服却赔不起,在面临被强暴之际失手杀人。梁志军出手碎尸、抛尸并利用自己的身份证遁入阴影逃过法网,自此成为吴志贞身边的影子监视着她,一旦发现吴志贞有了新的伴侣便再开杀戒,直到后来吴志贞被张自力拿下,防线崩溃,梁志军这才落网(中途还杀了王刑警)。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告诉我们,独占欲是爱情的必要因素。毫无疑问,梁志军是深爱着吴志贞的,他甚至不惜让自己社会性死亡来成为吴志贞的“影子从者”,并且用高度纪律性的行动方式来排除周围的威胁。警察们本来在1999年便被那张身份证给蒙进了“金蝉脱壳”之计的陷阱中,只可惜,吴志贞在梁志军的高压下选择了背叛。
无菌室里培养不出真正健康的人。梁志军想要完全排除吴志贞身边的“威胁”,这样的计划其实注定是失败的。谁能受得了无时不刻的监视?谁能受得了频频发生在身边人身上的碎尸案?绝对真空的环境只能使人变得脆弱。梁志军想要独占吴志贞,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他有高度严谨的行为模式,但是他忽视了吴志贞作为一个个体对于自由的客观需求,他没有意识到,这个用独占欲所构建的囚笼并不具有永久的效力——当吴志贞不再想承受这种高压的时候,梁志军的计划必然不攻自破。

刘队问吴志贞:“是他背叛了你吗?”吴志贞回答道:“是我背叛了他!”确实,梁志军的计划只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吴志贞本人。吴志贞原本的谎言也没有露出什么明显的破绽,但是当她被张自力持续不断的追求“拿下”之后,她开始向往没有梁志军监视的生活,她希望自己能从阴影里走出来,所以她毅然决定背叛梁志军——引诱他进入警方的包围圈,从而导致梁志军被当场击毙。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吴志贞的背叛迎来的还是背叛。张自力对吴志贞所抱有的情感终究还是没能抵过他作为一个警察的理性,对于真相的渴望令张自力决定“出卖”吴志贞。张自力并非没有对吴志贞的感情,但是他作为一个警察的习惯使得他还是决定追究到底。尽管如此,当吴志贞被带走后,张自力又是一个人在舞蹈室跳舞,又是在楼上放烟花给吴志贞“送行”,可见他心里也是存在愧疚的。

如果梁志军没有那么执拗的独占欲,他就不会被背叛吗?还是说,如果吴志贞没有委身于张自力,事情就不会暴露呢?这样的假设其实很难成立。当爱的独占欲遇上背叛,谁都没法预测事情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