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小手拉大手 全民公筷特别行动走进校园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0-05-12      

“平时我在家都是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但是在公筷公勺、分餐制这件事上,大家要听我的。”5月11日下午,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5·11我筷乐——‘小手拉大手’全民公筷特别行动走进校园”活动现场,夏凡小朋友用她稚嫩的嗓音回答了这一灵魂拷问。瞬间,全场都被她打动了。

此次活动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明办指导,由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明办和钱江晚报社共同主办,下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下城区教育局、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浙江传媒学院协同创新中心、校文明办和民盟浙江传媒学院支部承办。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卢春中为本次活动发来贺信,贺信中提到,聚焦“关键小节”,倡导文明健康好习惯,倡导全民使用“公筷公勺”势在必行。本次活动以“公筷行动”走进校园为主题,以少年儿童为主力,以“小手”牵动“大手”为切入口,让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工作更有广度、深度和温度。

校党委书记杨立平致辞

作为活动主办方,我校党委书记杨立平在活动致辞中用四个“想不到”表达对各级领导、媒体、教育部门、疾控部门和企业各方联动的感谢,同时表示,举办这次活动是因为一个大家都“想得到”的强烈共识,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用有效的抓手推动文明风尚、新风良俗的养成。

杨立平书记说,公筷是个载体,我们希望通过公筷这个支点,撬动整个社会的文明。高校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地方,作为一所专业的传媒类高等院校,浙江传媒学院有义务、有责任把这件餐桌“小事”推广好、传播好,让青年学生成为这一新文明、新风尚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学校将发挥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通过创作公益广告、动漫、音视频和新媒体作品等方式,积极传播好这一新文明、新风尚,切实履行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的社会责任,为推动文明餐桌新“食”尚蔚然成风贡献浙传力量。

“全民公筷行动日”,建言献策助推“公筷”落地

举办“5·11我筷乐——小手拉大手”活动,缘自一个提案。

“‘双11’代表两双筷子,非常形象,也容易记忆。11月11日不仅是购物节,可以成为‘全民公筷行动日’”——在今年杭州市两会上,杭州市文艺界别政协委员、我校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民盟浙传支部主委葛继宏教授提出了“将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的建议,立即引发了会场内外的热议。

这份建议也得到了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的批示:“葛继宏教授‘全民公筷行动日’的建议很有新意,这对养成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好习惯有推动作用,也是对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复工复产化危为机的统筹思维的生动展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公筷公勺’等文明好习惯蔚然成风”。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中新网、人民政协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等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报道,网络、报纸、电视几乎全面覆盖。此外,中国日报(Chinadaily)也向海外对此进行了国际化的传播。

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

用筷子用餐并且给客人夹菜,已是中国餐桌文化的一部分,但客观上,也滋生了病毒传染的风险。中国人喜欢围桌而食,老人们觉得使用公筷影响用餐气氛、显得疏远,也有人觉得使用公筷是小题大做,很麻烦,没必要......传统观念,让使用公筷在实际推广中收效甚微。

“要采取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公筷、公勺,文明就餐理念。”葛继宏说,“我提议将每年11月11日设为中国‘全民公筷行动日’。这一天浙江省多部门可以联动,号召全省家庭、单位食堂自觉履行公筷行动公约,统一制作文明提示牌,向全省餐馆、酒店普及推广,并将其纳入日常餐饮管理。”

丁海祥团队设计的公筷卡通形象代言人。

漫画作者:武小锋、杨羽菲、韩琰

此提案提出来至今,短短的时间内,作为提案落地的第一个行动“5·11,我筷乐”已经启动了,这也充分体现了此提案深得民心。“让家里的小朋友教大人怎么做,孩子的话,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一辈更愿意听,也更容易接受”。葛继宏希望小朋友们行动起来,成为推动“全民公筷”行动的“主力军”,以5月11日作为一个起点,用小手拉大手,一个孩子带动家庭的六个大人,假如全中国都“1+6”的话,整个社会的公筷行动就成功了。

“动漫+公筷”,浙传实力彰显育人特色

葛继宏教授的这一提案第一时间得到了同为政协委员的我校无党派人士、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丁海祥教授的支持,他立即组成团队,一起参与设计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代言人,取名为“筷筷”和“乐乐”。

几天之内,由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组成的设计团队已经设计了几套方案,其中一组造型是参考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题材。

设计团队主创人员武小锋老师说,“由于时间紧急,我们迅速论证着多套方案,包括很多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我们从筷子的历史起源,发簪的演变,天圆地方的古代世界观,阴阳平衡等等角度切入,做了很多的草图,最后强化抽离出了筷子成双成对的特性,所以有了梁祝这个形象。这对形象温文婉约的气质也契合着杭州特征,他们手拉手的形象更是形成了一个隐约的H形,也正是杭州的首字母。”

另一个小孩子版的“筷筷’”、“乐乐”形象,主要是根据提案中提到的小手拉大手,提倡传统文明礼仪为出发点,设计了两位像是古代私塾中的小孩,乖巧知礼。

文创+公筷,“小筷子,大承载!”

“设立全民公筷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在公筷身上植入一些传统文化,如印上《菜根谭》《孔子》《老子》等经典著作中的一句话、一篇文章等。这样一套‘有文化’的筷子,作为家庭专用筷,既方便区分,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更能让国学走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文创+公筷’模式,可推动实现筷子从纯粹‘功能性’向蕴含‘文化性’的升级转变。”葛继宏教授建议。

“小筷子,大承载!”在葛继宏教授的眼里,一双细细的筷子,其内涵可以包罗身体健康、饮食文化、餐桌文明,甚至激活一个产业、打造一座城市的全新记忆点。希望一双公筷能像“礼让斑马线”一样,成为杭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又一张“金名片”。

师生响应,浙传“筷行动”

全校师生发挥专业特长,用创作作品展现了浙传学生践行推动餐桌革命的责任与担当。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和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师生创作了一系列推广“公筷公勺”的公益海报,作品均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明办采用,入选“浙江省公益广告库”。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作品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作品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林利宏介绍说,“公筷公勺”公益广告作品是学院“以智抗疫”的成果之一,积极推动“公筷行动”,让“小公筷”带动“大文明”,既是传媒人的职责所在,也是文管人的专业所长。学院积极呼应主题开展师生创作,以创新思维赋能课程教学,以实践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文化创意人才。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