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滑板班同学们眼里的酷老师;是太极拳班同学眼中的“武林高手”;是动作电影表演队里的孩子王;是电影团队里兢兢业业的导演……他叫周骆风,浙江传媒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师。
初见周骆风老师,实在想象不到他的职业与武术沾边。偏瘦的身材,头上时不时顶着一个小辫子,单看外表,倒更像是个桀骜不驯的文艺青年。

浙传滑板的引领者
常在体育馆大厅里看到他脚踩滑板,在学生的注视下,用身体带动滑板旋转,轻盈地完成一个个漂亮的动作。
周骆风老师在浙传开设滑板课是2012年,初次开课,选报的学生寥寥无几。似乎在人们都普遍认为滑板是一项极限运动的当时,把滑板推广出去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人来,甚至有人会认为这项运动看起来不务正业。”周老师语气中带着无奈。
后来滑板这项运动在社会上慢慢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产生了兴趣。在暂停一年之后,滑板课也重新在我校开课。直到现在,这个曾经“冷门“的课程已然成为了学校最热门的体育选修课之一,每次选课的时候总是被同学们早早地抢光。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田径场的滑板场就是周老师应学生要求与校方沟通,在学校的支持下,亲自设计图纸而建成的。有同学说,这个滑板场就仿佛在无言的诉说着学生的热情,老师的热爱。

武术情怀,武术人生
周老师自幼学习武术。他提到自己学习滑板之所以能够这么快上手,也与他的武术底子有关。
1998年他以武术特招生的身份进入浙江大学。在大学期间,周骆风老师学习了套路、散打、跆拳道等多个武术种类,并积极参与各类武术比赛。但在人才济济的大学,付出的努力似乎没那么容易被印证,在多次比赛成绩欠佳之后,周骆风难免有些灰心。幸运的是,正大三的他遇见了一位老师,耐心帮助他改变主攻方向,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周骆风终于如愿拿下了2002年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冠军。
在这之后周骆风随浙江大学代表团赴香港进行文化交流,表演武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行程中自己见到了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初次见面,他还有幸与先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末了,金庸先生亲笔为他题词——“八岁习武,果成健将”。这段经历也为周老师的武术人生画上了难忘而又深刻的一笔。

“传统武术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周骆风老师认为,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不仅是利身健体强身之学,更是培养非凡气度的强心之道。一定要作为传统文化被传承下去。而他也通过学习武术懂得了,认真去做一件事情的人都需要有顽强的意志。 就像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体育的本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体育能把一群人凝聚起来,这个群体有着好胜心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当传统武术遇上传媒艺术
也正是出于对武术的热情,周老师在2002年进入浙传之后就创建了武术队,其在去年更名为动作电影表演队。问起更名原因,周老师说:“我希望武术队能更好的融入传媒学校的艺术氛围,跟学校的一些活动也可以有更多的接触和联系。”为此,周老师在尽心教学之外,还会在空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进行历练。“不想让自己苦心经营的动作电影表演队只是空有个花架子,希望队员们从这儿出去都能有所作为。”
现在,也有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拼搏了几年之后,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电影公司,这让周老师欣慰又骄傲。

在校期间周骆风老师也拍摄了不少与武术相关的DV短片与电影,其中短片系列《梦幻武痴》和电影《桃园迷踪》热度最大。他的《梦幻武痴》接连拍了八部,而《桃源迷踪》也于今年的3月23日在爱奇艺上线。“《桃园迷踪》的拍摄历时三年,演员都来自我们动作电影表演队的队员。其实能否谋利对于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团队的作品。” 周老师希望,这些作品可以给团队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带来机会,给自己教过的学生带来机遇。

进校十七年来,他带领一批批的学生习武、打比赛、拍电影。他的孩子们从马步不成到稳稳地打出招招式式,从观影人走到电影工作者,他的武术队也从默默无闻到现如今的蝉联浙江省大学生武术集体五连冠。
他的学生常玩笑又不失敬畏地说“我的电影是体育老师教的”。就像当年在迷茫时给予自己帮助的老师一样,他如今也成为了一个为学生指点迷津的引路人。

他说,好玩的我都喜欢;他还说,真正的兴趣爱好是用大量的时间去摸索未知的领域,从“草台班子”逐步走到“正式舞台”。滑板是,电影是,武术是,人生亦是。透过话语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十年前那个踏着滑板一遍遍摔倒的他,十五年前一点点做笔记,想脚本,抠画面的他。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却也花香满径。愿这位武术传承者在自己创造的武侠世界里,穿梭桃源,仗剑天涯,且肆意前行,玩转属于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