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想要出国留学的人,基本上很早就有了明确的想法,但最终能够留学成功的,大多是那些能在大学四年里不偏不倚坚持到底的人。第一眼见到李康彦,186的大个子配上白衬衫,简单清爽,全身散发出强大的理工男气场。眼前的这个人,在毕业季来临的时候,就早已拿到了北美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生offer,成为了李开复的直系学弟。谈起卡内基梅隆,谈起留学,谈起语言考试,就像打开了他的记忆匣子,一并重温了那段痛并快乐着的留学准备时光。

抓住主线的行动派
现在的李康彦,一回想起当年抱着红宝书刷单词的心路历程还是会有一些犯怵——托福考了三次,GRE也考了三次,期间更是无数次跨进浙江教育综合楼的大门。在身边同学留学概率本来就很小的背景环境下,这对于他,更像是一场只有自己参与的心里博弈战——单词忘了?没事,再背一遍。托福分儿不够?没事,再考一次。GRE不够满意?咬咬牙,再刷一遍,直到达到申请要求为止。李康彦坦言自己并不是“学霸”式的人物,只有稳扎稳打才能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
“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的克己自律?”
因为对于留学,他心里一直有一根明确的主线,就是学好语言和拿到高的在校GPA。
“如果要我分权重比的话,我会分六成给学业成绩(包括在校GPA、语言成绩和GRE成绩),四成给实习经历和社会实践”。对于现在风行的外国学校不拘泥于学生成绩,更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的说法,李康彦表示并不是很赞同:“GPA是一个能体现你在校表现和学习能力的指标,而语言成绩能够体现你是否可以适应国外纯英文式的学习生活。有强大的社会活动背景固然好,但是切不可把太多的心思放在丰富课外经历而忽略了自己的学习。”
所以不管语言考试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他都能把单词书继续生啃下去,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在前路茫茫的黑夜里,把自己的内在世界梳理得干干净净,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律其身而勇于付出,那几百个手捧单词书刷题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熠熠生辉。
有舍有得的漫漫留学路
“国内游戏行业日新月异,会不会担心两年的留学学习抵不上两年的工作经验?”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并没有立马地回复,而是双手交叉相握,把下巴搁在手背,像是在沉思。
“其实不管是选择出国留学还是选择直接工作都是有舍有得的,可能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选择吧,我不会把这个问题去具体地量化,往自己喜欢的路走就好”。

的确,和选择考研一样,留学从来都不是一条平平稳稳的康庄大道,这就像是一场以年为单位的长期拉锯战,准备的越充分,胜算也就越大。但是,未知的因素太多,谁也不能成功预知到未来。为此,他只能搏一把,牺牲了自己大部分的休闲时间,原本可以随心安排的寒暑假期被托福和GRE备考占满,原本可以好好在寝室打一把网游过足瘾,却发现桌案上的托福词汇书正在向他招手。“弄得我都很晚才交女朋友,哈哈”他笑着打趣到。
在浙传的四年大学生活里,除了全力准备语言考试外,李康彦还积极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比赛,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里升级打怪,在微软创新杯里掌控代码,在多媒体设计大赛里点亮着五光十色的二进制世界,收获了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小伙伴,收获了来自大学阶段的满满正能量,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多主动和老师交流想法,多和同学参加项目,最终好运气也源源不断地向你敲门。
“积极主动,自己开心就好”。他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总结到。
成功不可复制,唯有经验可以借鉴。其实选择考研、留学、工作,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要经历一番抽丝剥茧般的自我认知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每个人生而不同,重点——在于谁能正确认识自己然后坚持下去。
文章作者:李嘉祺 编辑者:毕雯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