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人物

浙传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人物 -> 正文

【对话浙传青年】毛奥兹——温柔之人的犀利笔触

发布时间:2017-03-16 来源单位:文学院

在2016年举办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八届影评大赛中,我校文学院14戏剧影视文学二班的毛奥兹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在文章中,她写道:《一个勺子》仅仅是把社会现象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却对此都不置可否,让人有些隔靴搔痒的不痛快。因为对配角塑造的刻意扁平化和标签化,限制了人物自身在不同职位上不同的动作与选择,使他们变成了性格重复的空心人,从而对当下社会境遇的讽刺浮于浅表,不具深刻的意涵。这么严谨而尖锐的文笔很难与眼前这个可爱的女孩联系在一起。

  毛奥兹表示这是第二次参加这个大赛,从上一次的失利到现在获得一等奖,她总结出一些经验,第一次参加大赛选了《北京遇上西雅图》这部电影,自己非常喜欢,但深度和格式把握有所欠缺。她如实道:“当然选择电影是最重要的,商业电影没有艺术电影那么有分析的价值,如果要参加这个比赛,尽可能选择艺术片,切面较广,角度较多。”
  毛奥兹将目光放远,定格视线:“要是有一部很喜欢的电影也没关系,你对它有很深的见解,你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但是你必须观点很独到,和别人不一样,找一个很小很小的切点去写,写的越仔细越好,这样比较有把握;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就要用一个专业的态度,很丰富的知识储备来写,如果你能分析的面面俱到,评委看到之后发现没有人用这样的角度、这样的观点去分析过,他觉得很新鲜很新颖,那就是一个致胜点。”

  谈及为何选择《一个勺子》这部电影来写影评,她这样说到,因为它是陈建斌导演的处女座,虽然电影本身有很多可圈可点,但还有不少瑕疵,这也为我日后创作剧本提供了范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及获奖时,她也总会浅浅一笑,谦虚表示:可能是运气好吧!但好的运气自然也需要实力相伴,《变态五星级》《穆特兰道》《一一》《亲切的金子》这些大卫•林奇的作品,无一不是她的心头好。而在比赛期间,她也推掉了所有活动,白天在图书馆查资料,深夜在寝室中一遍遍的改稿子,全身心投入到了比赛之中,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让她获得了如此丰硕的回报。

  毛奥兹觉得写影评是一个很思辨的过程,在写影评的时候也会感到迷茫,就一遍遍的反问自己是否为了批判而批判,有没有以公正合理的眼光看待电影本身,每个阶段觉得触动的电影都不一样,但好的电影是看了几遍之后,体会都是不尽相同。犀利的言辞更多时候直指一段人生,每一次评判的目的并非坏心,而是为了精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