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人物

浙传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人物 -> 正文

【对话浙传青年】 “New”青年喻魔风——魔术,是一种生活态度

发布时间:2017-01-06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喻魔风,来自音乐学院14级音乐表演班。他曾参加《鲁豫有约》、《欢乐中国行》、《人与社会》等大型节目,并被誉为“中国哈利•波特”。喻魔风在浙传校园内早已是个名人,这一次,我们专访了他,听他细细讲述自己与魔术的不解之缘。

兴趣广泛的‘逗比’青年
谈到自己的名字,喻魔风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很多人以为‘魔风’是我的艺名,其实这就是我的真名,而且和魔术一点关系也没有。”喻魔风说,自己是1997年出生的,那时候正逢足球热潮。父母就想让他去踢足球,在绿茵场上跑得像魔力狂风一样迅速,没想到最后魔力狂风变成了小魔术师。由于大学没有魔术专业,喻魔风选择了他同样热爱的艺术——音乐,并在2014年考入浙江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艺术方面的事物都是喻魔风所感兴趣的。而去国外表演魔术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了外语的重要性。喻魔风除了英语,还掌握西班牙语、日语、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不过他谦虚地表示:“我也只会用这些语言聊聊天,精通就完全谈不上了。”

当被要求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时候,喻魔风笑着说:“当然是‘逗比’了!要知道,每个魔术师都是一个疯子,不然我们怎么会想出那些有创意却又疯狂的点子呢?”

魔力狂风是怎样炼成的
喻魔风至今仍对自己第一次登上央视舞台的场景记忆犹新。2009年,11岁的喻魔风登上《欢乐中国行》的舞台,第一次在两万观众面前现场表演魔术。因为之前参加的节目都是录播,现场观众不多,所以那次现场表演让他又紧张又激动。“那次我见到了央视主持人董卿,她人特别好,一点架子也没有,我们聊的很开心。去年我再次去央视录节目,她竟然还认识我,我真的挺感动的。”喻魔风如是说道。
当初走上学习魔术的道路,纯粹是出于好奇的心态。喻魔风六岁接触魔术,跟着电视里的教程练习,家人并不知情。直到两年后他魔术变得有模有样了,家人才意识到家里出了个小魔术师。后来,喻魔风从师当地一位魔术老师,老师推荐他去东南卫视参加了《大魔竞》节目。那时恰逢2008年,喻魔风代表四川地震灾区参加了节目。也正是在那场节目中,他认识了刘谦老师。喻魔风说,当时魔术还没有热起来,刘谦老师虽然是圈内的名人,但圈外很少有人知道。因为觉得他很有悟性,刘谦就时不时会来指导自己。2009年,魔术热潮出现,喻魔风也就顺着这股热潮体验了一把当小童星的感觉。

在被问到魔术师的手是不是特别好看的时候,喻魔风忍不住开怀大笑。他说,魔术师的手,好看倒是其次的。所有魔术师都会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手,生怕出半点闪失。他又补充道:“为了让手保持一定的质感,用牛奶泡手是我每天的必做工作。我也不能打篮球,如果手的质感变了的话,拿牌的时候就会感觉不出少了多少张。你们没有发现我平时都是握着手的吗?因为不能让手心受伤啊。”
经历过很多电视节目之后,喻魔风表示不打算再继续电视表演。他说每个人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一个适应的阶段,是一种选择。而他恰恰选择了转战校园舞台或者幕后工作。“但我会继续热爱魔术”。喻魔风认为电视表演被过分评论而且总会被解密,他不希望魔术走到这种境地。在他看来魔术应该成为瞬间的艺术,让观众有回想的空间。

不想刻意规划未来的“New”青年
得知自己被选为“浙传‘New’青年”的专访人物之一,喻魔风表示很开心。他说,自己所理解的“New”青年应该是一群有着奇思妙想又不被生活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的年轻人。“如果用‘玩世不恭’来概括可能有点不太恰当,但是只有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才能在人潮中不迷失方向。”喻魔风说道。
记者原本还想和他谈谈他对未来的打算,没想到他认真地表示:“其实我没有什么未来打算。我曾经很喜欢规划自己的未来,但是后来我发现,每走一步未来都会发生改变。所以我想,还是踏踏实实地走好现在吧,未来不需要去刻意的规划。”

记者手记:
黑框眼镜,深蓝上衣,戴一顶引印着憨厚熊猫形象的帽子,这就是喻魔风。面庞清秀,略带羞涩,神秘稳重又不失可爱。初次见面,他正用流利的英语回应着电话那边的提问。后来谈到学习,他认真地说:“学习真的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学习。”面对摄影记者不断的快门声,他一度害羞地挡住脸:“我已经很久没有被快门声和闪光灯这样近距离地包围了。”看到记者对魔术颇为好奇,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副扑克牌,表演起了小魔术,还从口袋里掏出糖果招呼记者一起吃,脸上的笑容灿烂如初阳。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