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杭港地铁线路上,每个周末,你都会看到这样一群青年,他们穿着印有“杭港地铁”的志愿服,他们在一个小小的交通枢纽上奔忙,他们帮助许多还没有适应现代交通的人群学会了购买地铁票,他们不留姓名,不计回报只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温暖美好。他们,就是浙江传媒学院“杭港地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而就读于浙传戏剧影视美术专业的杨大千同学亲身经历与见证了这个志愿队的成长。

(左一杨大千)
2014年,初到大学的杨大千选择进入了设计艺术学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青志协的一名学生干事。起初,干劲十足的他在部门里并没有很多任务要做,所以他的内心感到很急切,想要在部门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志愿活动尽一份力,增加自己的存在感。于是,他满怀热忱的加入到了青志协的一项新的志愿活动——杭港地铁志愿服务队中,成为了地铁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领队。
在服务队的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服务队还不够成熟,所以能够带队的人少之又少,整个志愿服务队就只有包括他在内的两名队长,这就意味着在每周一次的地铁服务中,他们两个人每隔一个星期就要去带一次队,一次就是八个小时。除此之外,在每次活动前,他还要负责提前联系队员,做好对队员的培训。在一天的活动结束之后,他还要做活动表格以及对活动进行总结。杨大千说:“每次志愿活动的前一两个小时,我都是在各个岗位间游走的,直到他们熟悉了他们的岗位之后,我才放心。”就这样,他度过了繁忙但却意义非凡的大一生活。

(右一杨大千)
2015年,在杨大千升入大二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青志协换届。原本可以问心无愧地卸下重担的他,却突然变得纠结和不舍起来。与此同时,他的搭档另一个队长已经选择退出青志协,这更加动摇了他。就在他陷入两难的时候,新上任的青志协队长召集队员进行了一次会议,并对杨大千说,希望他继续留下,就算要走,也跟下一任的队长交接之后再走。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于是,他决定留了下来,做出选择的杨大千没有感到压力倍增,反而感到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又一次担起重担的杨大千尽力做好份内的每一件事,虽然比同龄的许多学生累了些,但他感到很值得。当然,付出终究会有回报,当他第一次对大一的新队员进行培训之后,完全被这群孩子的热情和快乐而感染,因为有他们的陪伴,每一次志愿都像是一次关于爱心的旅行,温暖而愉快。
“他们(大一新生)真的很可爱,很好玩,我坚持到现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和他们分开。”这是杨大千谈到惊喜的时候所说的。或许,志愿的魅力就是因为同一份奉献而结出与同行者珍贵友谊。

(右四杨大千)
谈到志愿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杨大千说,在一次杭州东站的志愿活动中,因为车站的人流量非常的大,也没有良好的秩序,所以志愿活动十分繁忙。而且在那天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很多不会买票、进站的农民工,于是他们细心的帮他们买票,告诉他们怎么进站。就这样,他们度过了劳累而又充实的一天。还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对母子,母亲大概70多岁,儿子40多岁的样子,那个老奶奶由于不会进站,竟然徒手掰开了进站的闸机口,让他哭笑不得。
在这两年的地铁志愿活动中,这样那样的故事太多,同样也让他收获了很多。
杨大千说,在每一次的志愿活动中,当他们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之后,都会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衷心感谢的话语,也是因此,他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同样,在经历了那么多次志愿服务以后,他也拥有了很多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新朋友,他说:“能够跟这么多朋友互相学习,共同为一件事情努力,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左一杨大千)
度过这个学期,他即将成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手中的交接棒也即将交给下一届的负责人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上一届领队缺少的现象,他早早地就选好了下一届接任的人选。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地铁志愿活动似乎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不久之后的离开,他表现得非常不舍。但他会把感动留给记忆,目光眺望未来。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多锻炼自己,并提前为自己做好人生规划。”关于大三的生活,杨大千这样谈到。
“对于所有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我希望你们可以多做一些让自己印象深刻,对社会有益处的事情,丰富大学生活。并且他希望同部门的小伙伴们能够好好珍惜青志协,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能够为参加这样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门而感到自豪。”杨大千在最后很真诚地说出了这段话。
有人选择在大学拥有岁月轻狂,有人选择在大学拥有轻松畅想,有人选择在大学拥有充实知识,也有人选择为了一份小小的奉献而持之以恒。杨大千从未后悔,而是倍感荣幸。我们也相信,在今后的青春年华中,他会继续用爱与坚持拥抱这个世界。
文章作者:王若晨 黑夜 编辑者:黄田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