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主张,总会有人支持你,也会有人反对你。”他对创意有着自己的追求,对生活有着自己的了解。他,就是来自文化创意学院11级广告专业的许宸宇。
如果说梦想在遥远的前方,那创意就是让梦想腾飞的翅膀,正因为这双翅膀,让许宸宇在实现广告之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无论是首届中国OOH青年广告创意大赛的银奖还是第22届时报金犊奖银奖,都如点点明星点缀着他的人生之路。

广告让生活更充实
如果没有明天,我会选择更好的今天,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有谁会想这样一个获得很多广告大奖的大男孩会是一个大一曾今挂过两门科的呢?“当我过完糜烂的大一生活后,我突然反问自己,我难道就这样过完大学四年吗,难道我不应该做些什么了吗?”许宸宇说道,“那一瞬间想法,给了我参加广告大赛的信念。”
“成群的鱼儿、绚丽的海洋生物,在被人们用垃圾污染的海洋中艰难的生活”这些画面在超市常见的塑料袋中得到完美的呈现。这是许宸宇参加在首届OOH广告大赛的银奖作品。“我很喜欢这个作品,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把他卖给公益组织。”许宸宇告诉记者。这是他在大二时第一次参加大广赛,也是第一次参加广告大赛,“刚开始就拿了银奖,我甚至开心到一个星期晚上都睡不着。”许宸宇笑着说:“这次比赛我收获了很多,给了我以后参加比赛的信心。”
就像冰心所说的那样,“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第一次参赛,许宸宇接近两个多月都在想着创意,初选时交了8份作品,结果却只有一份入围获奖。
“脑”比“手”更重要
大三时,许宸宇入围ONE SHOW广告创意大赛,并参加了北京创意训练营。在训练营会中,各个小组通过“抓阄”选择自己的导师,指导他们完成广告创作。许宸宇自爆在训练营中被“虐”的很惨,但也成长了不少。在训练营里,各个国家的导师思维不一样,许宸宇所在队伍的导师来自欧洲,起初一直让他们玩,临到出创意前几天,他们才突然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那时感觉整个人都乱了。当两个没有一起合作过的七个人,在一起组成新团队时,似乎整个团队就缺少了一种默契的凝聚力。”许宸宇说,当被要求从七个人的作品中选出一个时,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很难有一个满意的结论,当提交的作品被导师们否定时,他内心感到很难过,却只能在失落中继续想着创意,结果还是被否定。
“我家在北京,训练营期间,我回家了,一到家门我就哭了。”一个人即使再坚强,内心都会有一块柔软的地方。在训练营,许宸宇被淘汰了,但同时让他明白,学校和学校、人和人之间还是会有很多差距的,这一路没有谁会一直顺利走下去的。
“在工作中,更多的是执行,做执行是一双手,哪里都可以找到,参加比赛需要脑子和创意,而脑子却很难找。永远记住脑比手更重要。”大三时,许宸宇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trans 宸司”,相对于别的工作室来接外单,他的工作室更多是专注于各类广告比赛。他说:“工作是你今后一辈子要做的事,而参加比赛,只有学生时代才能参加。”比赛,可以让思想得到碰撞,让自己更有创意和想法,而这些,才是真正难得的。
现在,许宸宇的团队中有很多大二的同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室来帮助他们参加更多的比赛,创造更多的想法。谈到招队员的条件时,许宸宇说他更相信“缘分”和“眼缘”。对于广告人而言,在创意的背后并没有规定的条条的点点,也就是这样的一种“缘”,想法就会来了。
“走出去”才会“长大”
大三过后的暑假,许宸宇去了“DDB”创意公司实习。在实习的体会中,他才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一个idea在学校可以花上一个多月来想,在公司,你需要在一个星期甚至一两天就要想到。”许宸宇笑着说道:“当来到广告公司实习,会发现其实就是24小时上班,上班下班你都要不停的想着你的创意,有时我在公交车上想,在洗澡的时候回想,一有什么点子就要立马记下来。广告公司加班工作也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就是通宵。”
在实习过程中,许宸宇更多的是做一些辅助工作,但也足以让他熟悉各个广告的流程,及各类注意事项,并在最后的实习生分组比稿中取得了第一的成绩。当记者问到在实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许宸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收获肯定是有的,但是一时说不太具体,要是说实在点的,就是交了个女朋友。”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许宸宇说,这几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好好学英语,“到了广告公司才知道,如果英语好点,就可以直接去客户部跟客户对接了”。
对于大学以来参加过这么多比赛,却始终没能拿到金奖,许宸宇表现地很释然,“我也纳闷我大学期间怎么总是与金奖无缘,不过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他最后开玩笑地说道。
许宸宇广告大赛获奖作品:

(《“袋装的危机”公益塑料袋设计》2012年首届中国OOH青年广告创意大赛OOH创新形式 银奖)

(《城市的名字》203年第22届时报金犊奖 技术类—文案对白项 银犊奖)

(2014年第23届时报金犊奖 技术类—文案对白项 大陆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