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4日,国际文化传播学院2011级英汉双语播音3班戴铠亦同学,荣获在厦门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二等奖(全国第12名)。

(图右为戴铠亦,左为其指导老师朱春发)
3月27日晚,国传新闻部记者采访了戴铠亦,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 者:你在参加比赛前都做过哪些准备?
戴铠亦:赛前学院老师指导我的比赛,帮我模拟比赛全部流程,这对我帮助很大。除此之外,就靠我自己去准备。有一个网站是www.ted.com,在这个网站里有各种主题,比如教育、环境等,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要是发现主讲人有很好的素材,我就记录下来,然后包装一下,变成自己的素材,这主要是在为即兴演讲做准备。但是有个遗憾,在准备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把素材和比赛形式结合起来。
记 者:参加完省赛和全国赛,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戴铠亦:因为省赛拿到了冠军,可以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通过那次比赛,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然后我沿用了这一句,但是全国赛是不太一样的情况,很多选手语言已经不是障碍,英语就好像是他们的母语,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想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他们在享受这个表达的过程。但我就不一样了,我还在考虑技巧层面上应该如何组织素材,如何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演讲者或者是选手,他必定是享受整个演讲的过程,同时也能表达出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所以,这是我从省赛到全国赛悟出来的最深刻的一个东西。
记 者:对于国传以后参赛的同学,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
戴铠亦:除了积累素材,更多的是要从现在起,就不断地练习口语即兴表达的能力,同时要多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演讲的内容不要太大太泛。虽然最后可以升华到社会、国家、世界,但最好还是从自己身边的事说起。因为只有这些身边的例子,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同身受。我这次去,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她告诉我,之前第16届比赛的总冠军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许吉如曾经告诉她,演讲就是要把最深刻的东西包装成快餐的形式传达出去,也就是说用浅层的表达展现深刻的东西,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让更多的人便于理解。所以,演讲过程中结合自身才是真谛。
记 者:对于这次难忘的经历,你还有什么是想告诉大家的?
戴铠亦:我觉得,得失心不要太重。比如说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但是最后没有达到期望值,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你没有达到那个目标,当时最大感受是失望,但是在之后,你会继续努力,为之奋斗,不过要是达到那个目标后,你更多的看到的是自己好的方面,从而忽略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还有就是,我在准备素材的时候要做即兴演讲,但是很多情况下,表达出来的并不是我所想的,甚至是违背我想说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一切都是要回归到自己想说的上面,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文/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