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人物

浙传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人物 -> 正文

我校梁碧波教授担任首届金熊猫奖纪录片单元终评评委

发布时间:2025-02-20 来源单位: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日前,首届金熊猫奖颁奖盛典在四川成都举行,25个奖项获奖名单最终揭晓。我校电视艺术学院教授梁碧波作为纪录片单元终评评委参与奖项的评定

梁碧波 中共党员,高级记者,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业30多年来,为中宣部、广电总局等主管部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新影集团、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拍摄了300多部(集)电视纪录片、3部电影纪录片、1部电影故事片。国内获金鹰奖等国家级奖多项,国外获法国真实电影节特别奖等国际大奖6项。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金熊猫奖是我国以影视为载体、以大熊猫为文化符号的最高档次国际传播奖。本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分为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四个单元,每单元5—7名评委,共27位评委。其中,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终评委员会主席,中国香港导演、监制、编剧、动作指导唐季礼任电影单元主席,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导演郑晓龙担任电视剧单元主席,奥斯卡及艾美奖获奖导演兼制片人柯文思担任纪录片单元主席,来自瑞士的当代动画艺术大师乔治·史威兹贝尔担任动画片单元主席。我校教授梁碧波与雅克·马拉泰尔、阿来、魏克然·钱纳、李向东、保罗·刘易斯等人共同担任纪录片终评评委。‍

梁碧波在接受央视、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论是影片的广泛度、影片本身的品质,还是评委阵容,首届金‍熊猫奖都已经达到了国际A类影视文化奖项的标准。它为同行搭建了一个彼此交流激励的平台,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励着从业者们见贤思齐、互相学习。此外,这个奖项还突破了国别限制,让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得以“共聚一堂”,不仅带动了行业的前进,还有助于国家、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

作为纪录片终评评委,梁碧波表示,在评选过程中,引领文化互鉴的价值观是金熊猫奖非常鲜明的特征,也是评委们达成高度一致的共识,“纪录片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价值观是否健康,影片是否有利于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这一点是奖项评审标准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专业水平”“好看”也是一部优秀纪录片的评审标准。

梁碧波坦言,自己一路见证着中国纪录片的成长,见证着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始终认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处于旗舰的位置,纪录片的生命力和魅力是“大我”和“真实”,它更能有效、巧妙、直接地走进千家万户。谈及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梁碧波认为,纪录片在过去十年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人们渴望从中聆听到更多维度,这对于纪录片人来说,是陌生的局面,更是学习的入口。因此,纪录片人要尽可能精准地从创意、表达方式、后期剪辑等各个方面,考虑这个地域的受众的文化特点,便于受众理解。

除了担任此次金熊猫奖的评委外,梁碧波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15次担任各种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主旋律纪录片、国际传播纪录片是梁碧波作品的主要特色,从业30多年,他长期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为传播中国声音、构建中国叙事国际话语权、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作出重要贡献,在国内、国际纪录片界具有很好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

作为我校电视艺术学院纪录片导演班的主要骨干教师,梁碧波牵头教师团队积极规划纪录片导演班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教学为依托,积极培养纪录片专业学生,带领学院五十余名教师和大批学生组成了多个专业创作团队,围绕主旋律创作大量讴歌党、讴歌祖国的系列作品:为广电总局创作的《十一书》,全网点击量已经超过5亿;带领师生创作9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航程》,获第16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纪录片《初心接力》,获得第16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

课堂上,梁碧波用丰富的实践案例、生动的语言叙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能力。其严谨的工作作风、耐心的专业指导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深受师生喜爱。任教多年,他带领浙传师生创作诸如《阿波罗少年》《我年轻的艺术家》《我的一半人生》《第七封信》《雁城的粉》等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星舟奖”等大奖。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