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热点聚焦 > 新闻详情
欣赏“被欣赏欲”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07      

在一段国外的视频里,女子含泪反复重复道:“I just wanna be appreciated.(我只是想要被欣赏。)”这个视频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在视频底下,大家通过评论分享着各种故事,宣泄着相似的负面情绪。网易云里名为“治愈纯音乐”的歌单下,一条评论在无声呐喊:“我渴望别人爱我,喜欢我,渴望自己能变得自信,渴望自己永远明媚。”在这些小范围发泄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时代青年的共同痛处——深陷于对于被欣赏的渴望的旋涡中。

无处不在的“被欣赏欲”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欲望就是被欣赏的欲望。”在当下社会中,大多数人都会有同辈压力、焦虑、以及自卑感,这些时刻困扰着大多数人的负面情绪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缄默不言取代自我表现,越发强调云淡风轻,抗拒承认内心对欣赏的渴望。大多数人平静的假面下,都被带着一根根尖锐棱角的负面情绪折磨得苦不堪言。

构成个体的所有要素都是被欣赏的基点,如外貌、身材、学习能力等。不同身份的人对于被欣赏欲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青少年为了长辈的赞扬奋发图强;职场青年为了能得到上司的赏识绞尽脑汁;女性因社会对外貌的过度苛求而打扮自己,男性希望通过健身穿搭阅历展现个人魅力……就个人而言,将自身特性、优点充分展示是得到他人认同的首要方式之一,个体的被欣赏欲会在获得正面评价的过程中收获到满足。

同时,被欣赏欲常与表现欲挂钩,表现欲作为人类的本能,从人类一出生就与之相伴随着。心理学上对“表现欲”的定义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词:证明。就像男人总爱在约会时夸夸而谈,极力表现自我的特殊性、一个团体里总是有个别人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殊经历一样,人之所以拥有表现欲,就是因为他们想要证明自己的社会独特性。而被欣赏欲,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个人想要证明自我的价值。“证明”一词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从自卑到被欣赏欲到焦虑

人类天生是对自身拥有某种程度不等的控制欲望的,比如身材、容貌管理,比如表现欲和被欣赏欲。知乎上有个热门的话题:“如何控制自己内心的表现欲?”想要控制某物,势必要从源头上去找寻答案,一名用户的回答给了探寻的线索:“我总想表现出不犯过错的自己,所以我压抑了欲望。我为什么害怕犯错?因为我不敢认错。对错误的恐惧使我把罪怪在了表现欲头上。”害怕犯错、不敢认错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自我的不自信,即自卑心理。

当被欣赏欲和自卑心理产生冲突,选择逃避是一种常见的回应方式。同学小陈是个普通的大二学生,在过往的一次谈话中她曾提到,自己很不愿意与朋友圈内的一些所谓的“潮人”交际。“我感觉自己是个‘恐潮’的人。”在被问到原因的时候,她反问:“你觉得大部分女生在朋友圈晒自拍晒美好生活的时候在想什么?”她随即解释道:“之于我来说,我晒自拍是为了别人的夸奖,是希望得到正反馈。但跟潮人交往就会让我觉得自己不在视觉的中心,而且我很怕被潮人归类成‘土鳖’一类。”

在对全国各地大学生的随机采访中,大多数受访者都承认自己有被欣赏欲或表现欲。如果说自卑是产生过度“被欣赏欲”的源头,那“焦虑”就是过度“被欣赏欲”引伸出来的危害。

11月16日,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第一集《魔镜》上线后,“容貌焦虑”的话题再次冲上了微博热搜。从对“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BM风”的盲目推崇,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反对对容貌的苛求,社会风气造成了畸形的“被欣赏欲”,而这种“被欣赏欲”所造成的“容貌焦虑”像一根刺扎在当代女性的心中。

“同辈焦虑”是最近风靡一时的词汇,大学生在同辈造成的疯狂“内卷”,一种为了某个目标疯狂竞争的非理性行为,下苦苦挣扎。王同学在某理工科大学就读大二,他回忆自己的大一时光:“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为了各种各样的绩点学分整天焦虑不安。”越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出现的越频繁,“在高层次的大学里你很难得到认可,除非你极度优秀。”

以大学生为例,由于家境、学习等因素造成的自卑会导致他们更加希望被欣赏肯定,同时这种欲望会造成强烈的焦虑,一旦失败,这种焦虑又会加剧自卑和欲望,使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状态陷入无意义的循环中。

与“被欣赏欲”和解

对于“被欣赏欲”,我校广告专业的焦玥老师认为,这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地想要证明自己的欲望,所以每个人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这个词。

对于“表现欲”,焦玥表示理解。“这种情况在传媒类学校比较常见,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专业需要人去表达。”焦玥说道,“至于有些同学特别热衷于表现自我我认为这只是个人选择问题,这在某些人生命里是比较重要的事。”刘佳佳老师认为:所谓的表现欲只是个体带有某种具体目的的行为结果,一切都是服务于个体的期望,与其他的情感因素无关。

问及对跳脱出这种情感束缚有何建议时,焦玥先陈述了当代青年的现状:精神压力空前巨大。“与其想要改变自己的自卑等负面心理,不如学会接受自己,对自己包容性更强一些。”焦玥建议道。只有对自己更宽容,才不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之感。

为了避免陷入与“被欣赏欲”的纠缠当中,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欲望就至关重要,与其在这种纠结的关系中死磕到底,不如适当地“和稀泥”,对自己对他人宽容一些,在人人都想被欣赏的时代,主动去欣赏他人,然后愉快地接受来自他人的欣赏,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