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热点聚焦 > 新闻详情
【暑假专题】夏日时光机:溯游而上,重返二十岁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8-22      

二十岁,男子初行及冠之礼,女子正值桃李年华,这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王小波曾坦言,那时的他有好多奢望,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夏,在四季序列中位于春秋之间,看似青涩未褪,实则成熟稍显,像极了二十岁男女的模样。

如今时光荏苒,人们若站在时光长河的此岸,回忆那年夏日,可还记得那些岁月往事,心情几许?

40后:耕耘未来

阿莲(化名)在枪炮声中出生,迫于生活的艰辛,父母早早地把她嫁了人,于是年仅十七岁的少女阿莲就这样成了别人的妻子,1960年,阿莲正好二十岁,那时的她正在全心全意地为婆家操劳,计较着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阿莲时常念叨着这句话。夏天的耕种有独属于它自己的规律和方式,在缺少纸笔、电子记录的年代里,人们把这些常识编成顺口溜口口流传。伴随着渐热的夏日天气,随之而改的不仅是地里种下的各式蔬菜,还有阿莲的穿着。初夏时分,阿莲穿着薄薄的短袖劳作;仲夏暑气渐盛,阿莲锄地时,衣服常常被汗浸湿,便把它丢在一旁,穿着贴身汗衫继续工作;在盛夏日头高照时,连汗衫都成了累赘,由于长时间弯腰埋身于菜地里劳作,脱光衣服的她也不是那样难为情。在阿莲如今的回忆里,夏日仍是那种不完的地,脱下来丢在一边的汗津津的衣衫,以及中午吃的刚从地里摘来的蔬菜。

timg

夏天热吗?阿莲的回答是“当然热”,但二十岁的年轻阿莲从不为热发愁。她清楚地知道,辛苦的劳作和持续的日晒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忍热”早已成为那个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甚至棒冰都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美味的年代里必须具备的技能。

讲起曾经的苦难时光,阿莲不禁红了眼眶。闷热的夏天、丈夫的病逝以及一人抚养五个孩子的不易,这些早已深刻地烙印在她脑海心间。如今的阿莲和自己的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哪怕夏天再炎热,家里也会有空调不间断供应冷气,生活大有改善,对她而言,眼前的幸福正是当初辛勤耕耘的成果。

70后:美妙人烟

余树(化名)回忆起二十岁那年的夏天,总是笑意盎然,那是她最美好的年华。

“泼凉地”是她对于夏天最深刻的回忆。“小时候我和姐姐总是要合力打水泼地,后来我们上大学了还是会争抢着做这件仪式感很足的事儿,在黄昏的时候接上满满一盆水,舀起水勺把家里的地板都泼上一遍。”当时的家庭有许多都是石板地,舀起水桶,用凉水把家里通通泼上一遍,家里的暑气便霍然消散了大半。之后再搬齐桌椅,准备一点儿凉菜,热热闹闹地开始吃晚饭,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夏日剪影。

当时余树的父母亲都是工人,一家人都会去厂里的公共浴室洗去一天的暑气。洗完澡的人们顶着湿漉漉的头发,端着盆子衣服慢慢往家里走。蝉鸣声,犬吠声,谈天说笑声,都静静地流淌在她的夏日记忆里。晚间的凉风带走了可能会有的烦躁与不安。

“那时候我已经在工作了,饭后也会奢侈一下,买一瓶大亨牌山楂果汁,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跟大院里的小姐妹去看电影,在街上走还能看到好多骑着自行车呼朋唤友去打台球的男孩。”余树回忆到这里,眼神中流露出些许怀念。当时的百货大厦也是人们饭后乘凉的一大好去处,吃完晚饭,住在附近的人们总爱进去溜达一圈,在饭后散步的同时顺道纳凉。

余树二十岁那年热闹的人烟味并没有止于那个夏天,而是久久地扩散开来,即便是多年以后的现在,她依然能够从中辨认出青春的美好气息。

2019-08-09 10:52:27.912000

00后:磨砺前行

阿文在二十岁那年的夏天瘦了十几斤,这并不是魔鬼式减肥的效果,而是跟随大学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步伐,前往湖南山区支教那点滴辛劳的证明。

在此之前,她的每一个暑假都过得雷同而乏味:不是窝在空调房内刷微博、看剧,就是和朋友们相约逛街、聚餐。她们在长辈们的眼里是没有吃过苦的一代人,也是难以担起责任的一代人。于是她选择了用一场支教度过二十岁的夏天。

微信图片_20190812214551

“这是我第一次支教,之前一直无法想象那边的条件竟然会这么苦。”阿文说道。他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动车才到达目的地,支教期间,手机等电子产品都交给组织代为保管,其中的娱乐应用一并被删除,他们只有晚上休息时间才可以使用手机。

支教团队为了避免引起当地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志愿者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禁止他们使用一切防晒用品。支教当地的阳光毒辣,她们每天都要步行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从住宿点赶往学校。短短数天内,她的肤色就与当地人的别无二致。

山里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晚上男女混住,十几个人一起睡一张大通铺。炎热常常令他们难以入睡,只能被迫走到楼底下纳凉。当地的建筑还是竹楼样式,他们就在外面的楼梯上谈天说地,彻夜畅聊,天亮的时候他们还要收拾好一切,准备给孩子们上课。

山中天气变幻莫测,除烈日灼晒外,还有疾风骤雨的侵袭。有天适逢山中大雨,道路泥泞,老师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便在班中询问接送方式,阿文留心到班中有个女孩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而她平日里也是沉默寡言的个性,于是走近她了解情况,一开始女孩毫无反应,后来肩膀一抽一抽地哭了起来。虽然阿文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抱紧她,摸着她的头好言宽慰。几分钟后,她才开口说要自己回家,并带着她的弟弟妹妹一起。

听闻此言,阿文松了一口气。“你可能不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一个本来非常拒绝和你交流的孩子,突然愿意搭理你了,那种既欣慰又感动的感觉。后来她还找过我跳皮筋,我欣然答应了。在我们走的那天,我给了她一封信,里面写了我对她的印象和支教期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她看了以后就‘哇’的一声哭了,我当时很吃惊,本来以为她属于那种性情比较冷淡的人,没想到也非常重感情。”

于阿文而言,支教带来的不完全是肉体上的折磨,更多的仍是精神的洗礼。怀抱着一腔真诚,十分善意,她耐心叩敲孩子们封闭着的心扉,在为他人带去温暖的同时也渐渐明确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

在阿文眼里,支教是她生命中独一无二的经历,她在这一过程中饱受各种各样的磨砺,有的来自自然,有的来自人心,无论如何,它们都使她内心更加丰富而又强大,并在她的生命里曜曜生辉。

四季更迭往复间,人们总是要经历夏日烈焰的洗礼,阿莲、余树、阿文三代人所度过的二十岁那年的夏天各自蕴含着热血、热闹与热泪。这些故事看似被时代割裂,差别巨大,但这就是时间齿轮下最真实的回忆录,年华各异,却一脉相承。当这些独具魅力的回忆被封存在记忆中,无论欢乐或压抑,都将是令人铭记于心的存在,都将是独一无二的夏日记忆。

记者手记:

本文采访了40后、70后、90后,前后跨度长达50年的三代人的关于二十岁那年的夏日回忆,在尊重现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纵然他们的生活内容大不相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各自的“黄金时代”里竭力活出了最好的模样。

阿莲关于夏日的回忆,细细咀嚼之下有如橄榄般酸苦,明明那时繁重的体力活、肩上的重担、生活的压力如大山般压得她喘不过气,却依旧勤耕不辍,纵然如今生活怡然,那轮烈日依旧照耀在她的记忆里。

在余树的那个年纪里,虽然生活称不上宽裕,但是她和身边的人总能想方设法地去发现生活的妙处,一件新衣服、去百货大楼乘凉、“泼凉地”解暑……这些琐碎的事情如万花筒般熠熠闪烁在她的生活中。

对于阿文而言,那段苦乐交织的支教之旅已然激起了他生活之河的浪花,他改变自己,去接受并适应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修身静心;也努力改变着他人,怀抱着对人世的关怀,以温暖的善意打动那些封闭心扉的孩子们。

时间洪流匆匆而过,冲刷着每个人的记忆沙滩,溯游而上,其间有些关于夏天的青葱回忆,正在闪闪发光。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