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校园文化 > 新闻详情
互联网资讯短视频​——“凤鸣大讲堂”第一百九十一讲成功举办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0-11-12      

11月10日13时30分,由桐乡市人民政府和浙江传媒学院共同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党工委、管委会与设计艺术学院共同承办的“互联网资讯短视频”主题讲座在桐乡校区行政楼报告厅举行。

主讲人常河从事传媒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工作于上海《东方早报》、澎湃新闻、梨视频等新闻媒体。其摄影作品《中国动物园》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自然环境类二等奖,其纪录片作品《1350》入选法国电视节。

讲座伊始,常河从传媒行业的演化着手,向同学们做了关于内容迭代和发展演化的分析,阐述了当今社会短视频如此火热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原因。常河将传媒行业分为兴盛和收缩两个时期,并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

在关于传媒行业“兴盛”的讲述中,常河从美国传媒行业发展初期的黄色新闻时期,讲到大报时代,并表示当今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情况与美国黄色新闻时期的发展状况类似,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质空间。他还指出,传媒行业开始“收缩”的原因是互联网的发展。当今我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以“用户时间碎片化、向优质平台集中、内容过剩、用户需求细分、资讯是社交货币”为特点的全新传播场景。另外,他提出了“互联网的下半场”的说法,认为互联网的用户群体有向十八线城市下沉的趋势,用户的注意力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内容更加容易变现,同时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共同监管互联网的意识。

紧接着,常河通过讲述自己在《东方早报》参与内容创作的经历现身说法,向同学们阐释了平面媒体表达的历程、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模式和流量变现模式。他坦言,自己从事传媒工作二十余年,也曾有过错误的判断。在传统媒体出现衰落趋势时,大部分传媒工作者并未认识到真正对其产生冲击的是初露锋芒的互联网。“在深入分析后就有了强烈危机感,我们未来该怎么办?我们未来该朝哪个方向走?”如何在实时更新的时代浪潮中及时转型发展,是需要所有传媒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他将中国互联网发展分为了PC时代,移动端时代和UGC时代,在不同时代的比较中展示了人格化内容和去人格化内容的特点。

最后,常河表示一种新的媒介的出现将催生出全新的观看方式,5G时代下能产生怎样的“独角兽”产品,这令人难以想象。他对在座的各位同学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在进入传媒行业之后,凭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大胆尝试,创造出全新的媒介形态。

文字记者:陈东龙陈晶莹

图片记者:胡俊伟 吴彬彬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