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校园文化 > 新闻详情
用思辨去证明 以付出显青春
——我校辩论队荣获世界大学生辩论巡回赛上海赛区冠军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28      

辩论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他需要辩手具有迅速的思维反应能力、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综合能力。它不仅体现着个人的素质,也体现着一个团队的合作与协调。

4月21日,“晨星杯”世界大学生辩论巡回赛上海站结束。浙江传媒学院从8个小组,32支参赛队伍当中突出重围,以上海赛区冠军的名次与南京大学一起晋级总决赛。这是浙江传媒学院校辩论队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国际赛事。

我校参加这次比赛的同学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计青、顾怀宇、于靖、刘锡瑞,国际文化传播学院的王灿、罗雅妮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罗郡梓、王晨萱。他们代表我校参加此次比赛,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而这离不开他们每一个人的付出。

绳锯木断毅力是永久的享受

“上大学最坚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入辩论队”来自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王晨萱坚定地说着“其他社团我都可以不加,但是一定要选择辩论队。”这不仅仅源于晨萱对自我的挑战,更是因为喜欢。跬步至千里,小河成江海,只有喜欢并不能成就什么,丰收的果实需要的是主动的付出,还有切实的行动。

两天的赛程里,他们面对的辩题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刑事责任年龄、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内容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其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辩题涉及到两场比赛,一场作为正方认为罗斯福新政拯救了经济危机,一场作为反方认为其加剧了经济危机,因此他们需要准备正反两方的内容。“这个题非常难打,因为是一个历史性的辩题,所以说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包括论文。”在准备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最难的部分在于,不让两种观点混淆,这就需要清晰地思维,高度的注意力。半个月的准备,最终在与浙江科技学院的比赛中胜出。

最后两场比赛留下来的准备时间很短,凌晨两点开始一直准备到早晨十点出发去赛场直接打比赛,彻夜备战,成了晨萱在这次比赛中最深刻的记忆。这过程中的辛苦晨萱眼中即使辛苦却依然甜蜜。晨萱说:“赢了辩论赛的快乐,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快乐都没有办法比拟的。”成功是依靠积累,辩论也是这样。在平时的校内比赛中,晨萱表示关于论题的讨论常常讨论到十点教学楼关门才走。每一位队员的热情与付出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也正是这份积累,成为晨萱在赛场上放松、自如的重要原因。

争论问题不在声音高低,而在道理多少。在晨萱的眼中,辩论是一个思辨阐述的过程,而不是针锋相对的交锋。在辩论队的学习过程中,晨萱也从原来的容易着急,到如今的沉稳。32所高校的比拼,对于晨萱来说就是“好好发挥”。她觉得辩论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的合作,看的是对辩题的充分理解与表达,学校的“品牌”并不能代表什么。面对我校的优势,晨萱认为我校同学的表达能力在比赛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她的自信不仅仅包含着对自己的自信,也包含着对学校的自信,而是最美丽的外衣。

水滴石穿坚持是成功的马路

“接下去的决赛是在我的家乡深圳打,我希望那片土地可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学到更多。”来自国际文化传播学院的罗雅妮笑着说道。

雅妮以前习惯打的都是一辩和四辩,处于守的位置,而这次她在比赛中担任的是二辩和三辩,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有挑战性的辩位。到报名参加比赛到正式比赛当天,她表示还是有一丝紧张。比赛的前一周,辩论队每天都会讨论大概三个小时甚至更多,非常识性的辩题、几乎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大量的资料查阅,论点的架构等等,这准备的过程既紧张,却也依然充满力量和方向。

当问及整个比赛准备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时,雅妮提到有两个小插曲。一是比赛前一天发现弄错了辩题,把“罗斯福新政拯救了经济危机”看成了“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雅妮解释小小的同义词看似互相可以代替,但是在辩论赛中,意义却相差甚远。“缓解”和“拯救”是不一样的,“缓解”的程度比较轻,“拯救”的话论证义务会更大一些,在场上,对方更会以“你们是不是只需要达到‘缓解’而不是‘拯救’来攻击”。另外一点,整个比赛可以准备的时间非常的短,辩题“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陌生的,雅妮表示这相当于是通宵去学了一门课程,压力十分大。

在被问及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时,雅妮认为自己如果可以克服比赛周期的压力也许会做得更好。对政策辩的陌生,部分辩题中理论层面的东西了解不够,都是需要自己不断克服的。最后她笑着说道“其实我觉得这两天的比赛比过去一年都学到的多,包括我的队友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辩论。”雅妮表示在辩论队的日子里,自己对辩论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自己会认为气势占上风就可以压倒对手,而如今她认为辩论应该是十分注意说话方式的,首先一定要慢,让别人听清楚你在说什么,其次,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需要逻辑,要有关联性,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你的观点。雅妮表示在打辩论过程中自己的逻辑性在一点点变强,平日里在学校的一些小论文和作业中,有时还被老师表扬逻辑清晰思路缜密。而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采访快结束时,她说:“大家一路走下来真的很辛苦,因为这四场比赛就像是一场接力赛,如果哪一场掉下来了,就走不到今天。很感谢队友,当你一个人上场的时候会觉得四面楚歌,但是当你四个人站在一起,大家各司其责,互相帮助,是一个团队。经历过这一次辩论,大家感觉像是战友,关系更加紧密。”

铁杵成针付出是收获的前提

通常打结辩位的16编本于靖主要负责的是对整场比赛场上的交锋点进行总结,升华价值,以及对于对方的一辩进行盘问,拆解对手辩论中一些显而易见的疏漏、瑕疵。

于靖从高中开始便接触了辩论比赛,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虽然在场上比赛熟能生巧,没有太多的紧张,但是由于此次赛制的不同,于靖不由得有一些忐忑。对于临场发挥,于靖所采取的策略并不是随机应变,而是更注重赛前的准备,把所有厚厚一叠的资料看得滚瓜烂熟,把题目可能会抛出来的点想的更加周到、全面,则会胸有成竹,场上的问题亦会迎刃而解。

“因为这次去上海是去了八个人,所以我们分成了两组,分别准备了正反双方,所以没有人是两场都打的,但是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在去上海之前,两组人是坐在一起交流彼此的论点观点等。这样可以彼此相互帮助准备,但是其实就算是准备一个持方,一个队内也是会有不同的观点的碰撞,我们校队一直是大家有想法就拿出来讲,然后所有人去评判这个观点,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可利用价值,相当于我们每一次初论,也就是在大家不同的观点碰撞当中出来的。”于靖回忆着比赛的情形。

当被问到印象最深的事时,于靖也同样表示最深刻的一场辩题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辩题。于靖回忆道:“对手是上海交通大学,交大的同学对于资料的一些解读和我们看法不太一样。这让我们在赛场上一度觉得很棘手。比如罗斯福新政在1937年到1938年这段时间,美国的经济危机有一个反弹,我们认为这是罗斯福新政的一种弊病所导致的。但是对方却把他看作是罗斯福新政执行过程中的一段阵痛,这段历史上叫美国经济危机的二次危机,对二次危机的解读双方是有不同的认知的,在场上一度变得很棘手。但是后来我们顺着对方的思路去想,找到他们自己前后论述相矛盾的地方,然后抓住,漏洞进行反驳。”

这段辩论旅途中,由于赛程非常紧张,大家压力也都很大,每个人都一起熬了许多夜,有时熬到能见窗外微弱的晨曦。于靖笑道:“如果没有一起熬过夜的话,这一支辩论队是没有灵魂的。”再苦再累,于靖都毫无抱怨,并且乐在其中。他认为辩论其实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他非常喜欢我的每一个队友们,也非常喜欢、非常享受和每一个队友一起准备比赛、上场比赛。她表示接下来去深圳打决赛,希望能够把浙传辩论的名声从浙江走向国际,为后面的学弟学妹们铺路,让他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参与辩论,去享受辩论。

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青春的模样,能看见努力地身量,能感受到爱的形状。他们用思辨去证明,用付出和努力去展示斗志昂扬。约翰逊说“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那么美好的结果靠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彼此的照亮。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