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女性视域下的人类学纪录片观察与创作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09      

4月7日13时30分,由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主办,设计艺术学院承办的“女性视域下的人类学纪录片观察与创作”讲座在桐乡校区教学楼202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余孟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一位善于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女导演,她长期跟拍各民族族群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生存状况的纪录片,曾获2006年度Discovery亚洲探索频道“中国新锐导演”优胜。她的主要作品包括:《绿色长城》《居委会的圣火》《二十岁的夏天》《磊磊的烦恼》等。

讲座伊始,余孟庭提出制作纪录片必须要有体力、毅力和能力,她强调,制作纪录片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过程,在前期调研、导演拍摄、后期剪辑的长线过程中,毅力和能力缺一不可。紧接着,余孟庭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2007年在《绿色长城》剧组工作的经历,从纪录片“绿色环保”和“旅游业发展”这两大主题之间的矛盾出发,向同学们证明:没有冲突和戏剧点,纪录片就会缺乏观赏性。

在随后的讲座中,余孟庭借助自己的作品片段向同学们传授了纪录片拍摄的实战经验。她回忆自己进入藏区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提出学生在进行拍摄作业时,应尽量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人物下手,寻找能吸引观众的亮点。余孟庭重点分享了在藏区拍摄《二十岁的夏天》的经历。在拍摄过程中,她把女性和孩子作为她的关注对象。余孟庭认为,女性纪录片导演具有的亲和力和同理心,使她们更容易取得被拍者的信任,让被拍者不拘谨地释放情感。在播放自己无意抓拍到的藏族妈妈与孩子轻吻和顶礼的片段时,余孟庭感动于镜头下真挚的母爱,她说道:“这是女性在自身视域下善于发现并及时捕捉纪录片细节素材的能力,女性导演更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可以做到以小见大。”

紧接着,余孟庭深入探讨了纪录片拍摄中的应变能力。她以拍摄《磊磊的烦恼》时发现最初的选角不合适后紧急更换选角一事为例,强调了纪录片选角的重要性,由此提出导演应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学会观察,做到在拍摄现场随机应变。

最后,在回答同学提出的“如何处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拍摄对象三观不合,无法深入主题”这一问题时,余孟庭坦言:“导演其实做不到完全客观,一定要在拍摄前明确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社会价值在哪里。不认同拍摄对象的三观也要尊重他们,纪录片导演要具有人文关怀精神。”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