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从《龙门客栈》到《不散》:台湾电影产业的发展变迁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23      

3月22日18时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文学院承办的“从《龙门客栈》到《不散》:台湾电影产业的发展变迁”主题讲座在桐乡校区文学院阶梯教室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黄钟军是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以及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后,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任、博士生导师。同时,黄钟军同时还是《映画台湾》的主理人和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的展映总监。

讲座伊始,黄钟军以《龙门客栈》和《不散》这两部电影拍摄的原因与意义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回顾1967至2007年台湾电影产业发展变迁的状况。接着,黄钟军以1967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这两个时间节点为例,展开了对台湾电影产业发展变迁的深入分析。

黄钟军表明,1967年前的台湾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这为其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助力。此外,当时的台湾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社会渐趋稳定,城乡面貌快速变迁,这些因素促使台湾电影产业进入“电影工业时代”。而1967年后,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蓬勃发展,以及录像带产业的成熟都对台湾电影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本土电影的转型迫在眉睫,武侠电影《龙门客栈》应运而生。它的票房在短时间内打破了台湾影院的记录,上映一周后热度仍然不减,甚至在下映后再次上映。同一时期,琼瑶式小说改编的剧本也被逐渐搬上银幕,纯爱类型的美好故事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新的放松途径。

然而,这种内涵并不丰富的故事模式在初期广受追捧,时间久了,难免造成形式上的单一。于是,电影人提出“电影不能一味商业化,要为台湾拍电影”的观点。在这样的观点影响下,新电影逐渐出现。黄钟军表示,台湾新电影运动是台湾电影史上的重要事件,新电影低调、写实、淡化表演、薄弱情节和疏离的映像风格,本质上或多或少都与商业结构存在必然的矛盾,无法成为台湾电影工业的救星。这一时期,《不散》(Good Bye,Dragon Inn)的出现,无论是剧情、形式还是英文名的翻译——再见,龙门客栈,都可以说是一个收尾,也一个新的开始。

黄钟军在讲座的末尾说,《龙门客栈》与《不散》之间,是台湾电影产业从盛起到衰败的一整个轮转,如果说《龙门客栈》是开始,那么《不散》就是对黄金时代的缅怀。而在未来,台湾电影能否走出一条新的、明亮的道路,还需拭目以待。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