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从《信条》的两极口碑看诺兰电影叙事共情的变化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0-09-27      

9月24日18时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文学院承办的“从《信条》的两极口碑看诺兰电影叙事共情的变化”主题讲座在桐乡校区文学院101放映室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陈叶知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和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现任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教师,教授《电影剪辑》《微电影创作》《影视技术概论》等课程。陈叶知于2008年开始研究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电影,是国内诺兰电影研究的先驱者。

讲座伊始,陈叶知播放了一段《信条》的幕后制作视频,帮助在场同学回忆剧情。随后,她开门见山地表示,尽管不少观众认为《信条》的视听体验足够值回票价,并愿意为了看懂剧情而“多刷”,但这部电影带给她的观看体验并不舒适。陈叶知认为,这种不舒适主要是由看不懂电影造成的。

为了分析这种不懂产生的原因,陈叶知将《信条》放入诺兰电影体系中进行横向比较。首先,《信条》这部电影依旧极具导演个人风格,涵盖了“回到起点”“背景介绍”“‘大’交通工具”“时空逆转”“好搭档与Mr.M”“双男主”“逆时营救”“环游世界”这些曾在诺兰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设定。其次,在诺兰自编自导的电影中,与《信条》的叙事结构最为相似的是同为“邦德电影变种”的《盗梦空间》。故事都开始于一次失败的行动,接着主角接到新任务,搭建团队,遭遇重重阻碍,最终任务成功。陈叶知基于好莱坞大情节电影常用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盗梦空间》的情节结构。她认为,《盗梦空间》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都收获良好的口碑,是因为电影将“植梦的可行性”“梅尔出现的秘密”这两个最大的谜团贯彻始终,让观众能够跟随电影剧情的发展走近真相。在《盗梦空间》的结尾,一切抛出的信息、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解答,因此大众的观影体验是“爽”的。

同为骨架传统的“间谍电影”,为什么《信条》的口碑与《盗梦空间》相差甚远?陈叶知这样解释:尽管情节结构相似,但《信条》缺乏合适的张弛,在相同的时间内塞进了过多的信息量,使得观众没有消化剧情的时间。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会因为思考情节发展的原因而落后于电影实际的节奏,“当观众的思考跑得比电影慢,就会从电影里跳出来。观众被导演牵着鼻子走才能获得良好的观影体验,一旦观众跳出来了,与主人公的同步就断了。”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陈叶知对同学提出的《信条》中人物塑造单薄、扁平的看法表示认同。她说,《信条》的男主角是诺兰电影中少见的没有姓名、背景的角色,但这或许是诺兰对“邦德”系列男主角的致敬。而针对同学对《信条》中女主角情感表现虚浮、立不住脚的质疑,陈叶知笑着说:“我已经习惯了,如果你看过诺兰的所有电影,就会发现他确实不擅长塑造女性角色。”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