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罗攀的摄影世界
——华影影人讲堂第二期顺利结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11-22      

11月21日18时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华策电影学院承办的“罗攀的摄影课”主题讲座在桐乡校区顺利举行。华策电影学院院长穆德远、党总支副书记曾平江、影视制片系主任万波出席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内地摄影师罗攀,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自2002年担任犯罪电影《法官妈妈》的摄影师以来,罗攀先后凭借剧情电影《五彩神箭》《我不是潘金莲》《芳华》,动作电影《老炮儿》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等国内外电影摄影大奖。

讲座伊始,罗攀引用了著名摄影师杜可风在访谈中说过的一句话:“二十多岁时我喜欢寻找答案,现在我已经六十一岁了,我喜欢寻找问题,我现在常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是谁’以及‘我来这个世界上是干什么的’。”基于此,罗攀提出,作为一名电影人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我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和“我为什么喜欢它”。罗攀表示,他在近年才明确了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即《现代启示录》《细细的红线》这类带有未知的神秘感和孤独感的电影。他说到,学习电影的前提是看懂电影。只有深入内心,认识自己,找到真正热爱的电影类型,才能把握学习的方向。

随后,罗攀分享了成为一个优秀摄影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一是要有一双慧眼,二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要有优秀的沟通能力。除此之外,摄影师有时也需要一点恰到好处的运气。“慧眼代表你对电影的认知水平需要超过普通观众。要实现这一点,既需要艺术感悟力,也需要勤奋学习。”他认为,培养艺术感悟力需要上好三门课,那就是电影史、模仿拍摄和视听语言。电影史开拓视野,模仿加深理解,视听语言培养电影叙述能力。而一切艺术见解和基本功的准备都是为了形成强大的说服力。在此,罗攀讲述了他在拍摄张艺谋导演新片时的例子。为了说服导演,他运用了高感光、高饱和的手法,谨慎地选择器材;为了增加影片的颗粒感,他利用玻璃和雨水的反光创造光怪陆离的氛围和斑斓的色彩,以达到导演“呈现阳光下的罪恶”的要求。

紧接着,他借用《双子杀手》《好莱坞往事》《小丑》这三部电影的预告片,表明一个好的影像至少是准确并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风貌。同时,他也提出《小丑》在拍摄上实现了超越,超越了现在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它解构了哥谭市,将哥谭市拍成了具有强烈色彩的城市,而这样的影像更能够反映出人性。

讲座最后,罗攀回答了同学提出的关于摄影节奏感的问题:“摄影节奏感就是每一个镜头的时间长度,摄影师通过镜头时间的变化影响观众对节奏的感知,同时景深也是影响摄影节奏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摄影节奏就是单位时间蕴含的信息量。”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