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从本土元素到国际风格
——博士讲坛第五十六期讲座顺利举行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12-02      

11月29日晚六点十五,由博士讲坛桐乡工作室主办,浙江传媒学院人事处、团委、教务处和图书馆承办的博士讲坛第五十六期讲座“从本土元素到国际风格”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乌镇校区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杨超是知名设计师,留德学者,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得国内外专业竞赛奖总150余项。

汪仪- (15)

杨超的研究专注于通过解变与重构的方式实现传统元素国际化的视觉传达设计。在讲座中,他以具体的获奖作品以及个人丰富的经历为主线,阐述了他的设计理念,以及其跨界的、开拓性的设计探索。

“从本土元素到国际风格”译为英文是“From China to the world”,杨超解释道当中的“China”有两含义:中国和瓷器,由此讲到自己与景德镇、与瓷器的结缘。杨超一开始走进景德镇是为了烧制一件瓷器送给心仪的姑娘,他因为这次经历爱上景德镇,爱上陶瓷文化,与传统结缘。2007年,杨超应聘成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的老师。到了这里,他开始挖掘陶瓷等传统中国元素,用这些元素进行再设计,比如以鸡缸杯为元素设计了2016年鸡年红包。

汪仪- (8)

为了探索如何将传统陶瓷元素与国际风格融合,成为一名国际化设计师,继而将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他立志前往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德国,深入学习西方的设计理念。2013年,他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获得德国DAAD全额奖学金的青年艺术家,赴德交流。

杨超讲到自己在德国学习期间做过一个叫“寻找nothing”的命题:他从盲人的角度出发,发现火车站的盲文和文字拓片就是他这个命题海报所要表现的形式。为了表现这种文字的质感,他用纸张把这些盲文拓下来带回去。陶瓷元素的开拓性应用和构建个人风格是杨超新阶段探索的主题。在这个阶段,他不仅将陶瓷元素应用在平面设计上,还应用到空间当中。随着在设计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杨超不仅获得了奖项,还得到了更多留学、在设计大赛担任评委的机会。随着杨超的设计走向国际,他也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设计理念。“用跨界的、颠覆的和另类的手段去将一个设计做到极致。”这是他现在做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

浙江传媒学院的校徽设计也来源于杨超的奇思妙想,在国内大学校标千篇一律的单调环境下,他借鉴国外校徽的设计,以独具前瞻性的审美,抛弃了传统保守的标志图形概念,设计了前卫的长方形校徽,令人耳目一新。

郑彦涵-3

在观众提问环节,18文产一班的蔡江浩提出问题:“在做设计的时候遇到没有灵感的情况该怎么办?”杨超对此的回答是多看多思,多关注设计以外的东西,他讲到:“我现在的灵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因为我走过许多路,看过许多事物,关于文化宗教艺术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与衡量,因而我在此鼓励大家平时多去看、多去理解、多去思考。这样积累到一定程度,你的灵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16广告一班的王馨墨则提问如何将灵感具体化呈现出来,杨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看好的作品,然后模仿它,将灵感融入进去;二是找有能力的人合作共同完成创作。

郑彦涵-8

讲座圆满结束,杨超和博士讲坛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