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新闻详情
杭+新闻:传媒教育面对新挑战,培养人才的核心在哪,这个高峰圆桌会亮出了答案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11-12      

“新时代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高峰圆桌会近日在浙江传媒学院下沙校区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对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赋予的使命与任务、新时代行业发展对高层次传媒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与新需求、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媒体融合与智能发展背景下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方式与模式的改革创新、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实效的社会评价问题、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提升的途径探索”等议题进行研讨发言。据悉,本次圆桌会为把握高层次传媒人才的内涵特性、形成人才分类与评价标准、明确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与途径提供了指引。

中宣部原工会主席齐殿清,教育部原办公厅副主任刘家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施建祥,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如文,省广播电视局人事处处长谢谦,杭州日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华媒控股董事长董悦,浙江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非,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中心品牌策划部主任庄锐出席并作主题发言;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校长徐小洲、副校长姚争出席。

与会专家认为,新时代有新要求,传媒教育面对新挑战,核心就是要把人才培养好。培养人才,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一如既往地保持传媒教育的标签特色;在学科设置上要向融合媒体转型,做到“基层有所呼,学校有所应”,探索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两条腿走路”的办学路径;要加强、加大对人才的政治理论课教育。说到底,高校人才培养有两点是不变的:一是增强政治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进一步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当代意识、现代观念,使学生形成系统的人文素养,学校要将这些现代理念融入到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去。

在传媒3.0时代,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具个性、后劲足的“乐之者”人才,浙江传媒学院打通知识世界、学习世界、工作世界,比如在教学场景重构方面进行的探索,即通过“云”平台的构架统合场景,使整个教学环节重构、时间环节再造。该校校长徐小洲认为,衡量新时代高层次传媒人才应抓住其创新性、贡献度、影响力三个特性,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需要政府、大学、行业更加紧密地携手合作,形成高效能的“三螺旋”结构。未来,该校将继续深化与社会各界的育人合作,推进全面合作、提升合作效能,着力建设学校育人体系现代化,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层次传媒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表示,在充满诗意的金秋时节,学校迎来了传媒界、教育界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培养新时代高层次传媒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圆桌会议后,学校将把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运用到学校教学人才培养的实践当中,通过自我革新、师资再造、学科优化、专业提升以及场景重构等,使学校从特色走向特强,为培养卓越传媒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原文地址:http://apiv4.cst123.cn/cst/news/shareDetail?id=378570420502134784&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