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更好的未来 从“说”开始 ——评《白说》中的个人与时代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0-03-01      

我们活在一个极速变更的时代,中国像是搭上了一架名为“中国速度”的快车飞速前行,然而更多人就和高铁上的乘客一样,只知其快,而不知其何以快,更不知我们将以这样一个稳步提升的速度驶向何方。但《白说》却向我展现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多彩中国。

该书收入了央视著名新闻人白岩松长达15年时间跨度的演讲稿,共分为“岁月”、“价值”、“沟通”等5个板块,涵盖时政、乐理、写作等内容,所收入讲稿看似零散,却始终围绕着“中国的发展”这一宏大主题。白岩松从最小的个人谈起,延伸到社会民生再到国家的变革与未来,将社会问题一一剖析,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个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朝气蓬勃的中国,用言论构建出一个我不曾了解的中国蓝图。

书名很有趣——“说了也是白说”,但在过去的嘈杂中,胡适将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八个大字送给了当时的年轻人;今天,白岩松也“篡改”了鲁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深刻在我心。我一直相信“说”的力量,就像建筑大厦前需要设计一张稿纸一样,“说”是“做”的基础,一是给予动力,二是引导方向。说,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前进路上的指明灯,不论是当年开天辟地的改革开放,还是当下逐渐清晰的“中国梦”,都是从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再通过不断矫正走向成熟,我们不妨也大胆说说自己经历的中国故事。

“说”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何以驾驭这份力量?作为主流媒体的门面之一,白岩松在这本书中保留了官方特有的严谨向上的一面,引导读者了解社会的进步与弊病而不至偏激。将沉重的现实以诙谐的口吻展现给大众,这正是《白说》的魅力所在。白岩松在书中用得极多的并不是演讲稿中常出现的感叹号,而是一个个勾人心弦的疑问号。他并非一味地说教,将自己的想法倾销给读者,而是讲出自己的经历,依托自己的故事分享观点。譬如在“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一章节中,谈及中国的改革出路,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隐忍与强硬”“保守与激进”等矛盾,却在文末戛然而止,把笔墨留给读者,去书写自己的答案。“问号不意味着答案,但提问是回答的开始。通过这个问号,我起码在一步一步靠近答案。”《白说》带给我的不止是新视角,更是如何去发现新视角的方法——带着问题出发。

二十余万字针砭时弊后,白岩松给读者留下一份憧憬,他将代后记命名为“说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这一章节在网上被有些人讽为鸡汤,但我并不介意多来几碗“白式鸡汤”。这碗鸡汤并不是只让你看到中国180度的歌舞升平,安于当下,止步于此,而是展现剖析另外180度的不为人知后启发我们去改善它。白岩松清晰地知道社会有AB面,也清楚“幸福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美好的未来和百姓的幸福值一样,就像黄金的纯度般难及百分之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大步流星地向更好的明天奔去。对于未来,我们不应该好高骛远,却也要满怀期待,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开诚布公所带来的,往往是理解与宽容——“我知道我们面对着很多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我有耐心继续坚持下去。”认清我们所在的中国后,方能发自心底地热爱她,清醒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不止为个人,更为了这个时代。

我眼中的《白说》是作者的一本“自传”式心灵履历。正如文末白岩松所言:“我们一起想,有空聊聊”。《白说》不像一本充斥高谈阔论的演讲集,而是一本自传,作者早已沏上一壶好茶,邀你来他的世界逛逛。中国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故事,并不是只有名家巨擘才能书写历史,比起身份地位,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关心民生疾苦的心。我们活在怎样的中国,是个怎样的中国人,要推动这辆中国快车前往何方,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问题。答案或许很多,但不妨留一个疑问作为开端,在众声喧哗的世界里,聊聊自己的见解,听听他人的想法,在做每一个选择前思考一番,离我们期待的中国,总会近一些。

我想和你谈谈,说说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