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认知世界 接受自我的渺小
-----读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有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15      

“不要因为事与愿违而感到惊讶,因为这个宇宙比你大得多。当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事与愿违的情况时不要惊讶,因为你根本不能彻底理解宇宙的逻辑。站在群山之前,你就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接受比自己伟大的事物,也接受自己不了解的道理。”这是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对世界的解读。

在面对广阔的大海和绵延的山脉时或许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我们在大自然面前微不足道,我们在面对自然的发怒时毫无还手之力,一不小心便会丧失生命。尽管城市化发展迅猛,尽管处处都是高楼大厦,尽管柏油路在酷暑下散发出能扭曲空气的热气,但我们依然生活在大自然里,太阳随时可以借助街边办公楼外的玻璃将我们的眼睛晃瞎,地震埋伏在地底,可能某一天就会像幽灵一样冒出来,将我们的生活全部打碎,生活中到处都是我们过度挑战大自然后带来的恶果,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永远渺小。

旅行,这一活动早已成为了当代人不可缺少的消遣活动。前些年“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是中国社会跟团旅游的现状,假期人满为患的景区也印证了大家对更原始自然的渴望,可谓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然而我们在伟大的自然面前能得到的终究是什么呢?

是的,大自然磅礴,森林充满生命的奇迹,高山瀑布如翻腾而来的巨轮,我们在旅行中领略着大好河山,赞叹着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在返回时,在结束这段旅行之后开始下次旅行之前,我们会在生活中得到多少关于这次旅行的益处呢?阿兰·德波顿在这本书中给我们答案。

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就是去接受自己的渺小。接受自己的渺小,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大自然面前低头,承认自己的卑微,这里的渺小并非是处于低等地位的渺小。我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让我们明白世界到底有多大。流言往往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时所使用的利刃,而流言的起源有时却来自相互间的不理解,因为不理解,所以觉得对方是异类,就好像你一直认为是蓝色的天空,突然有人说是粉色的。他们突兀地在我们完整的世界里划了一条狰狞的口子,透过那口子所看见的,是和我们这些年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情景。我们当然会不安,会彷徨,会产生抵抗那个世界的不理解的情绪。这一切都正常,人人在面对未知之时都会产生些许恐惧。可是也没有哪位神让我们必须将口子拉得更大,没有人非逼着我们去融入所知世界以外的全部。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想法,在划开的口子面前所有人要做到的是接受,去接受还存在着另一个模样的世界,接受它的存在,尊重它的存在。

当我们在忙碌地奔波,在车水马龙间穿梭,看着眼前的一座比一座高的办公大楼,或许我们会想起自己在旅行的路途中所见的风景,也许在翻着自己的相册时还会看到壮阔的瀑布或山脉。当我们回想起来时,能产生一点愉悦,将我们从繁杂的生活中偏离一会,让我们站在世界的高处来观察自己的生活,释怀生活中的种种不理解。接受自己所不了解的道理,我们就能从旅行中收获万般闪烁的珍贵宝石。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