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谁赋予你指责他人的权利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1-11-26      

先锋通讯社 评论员 孔睿

  上个月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市南海区,2岁女童小悦悦在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一辆货车再度碾过她的身体,七分钟内在小悦悦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却视而不见,最后只有拾荒的陈贤妹阿姨上前施以援手。
        小悦悦被碾事件无疑给社会投了一颗重型炸弹。继彭宇案后,公众对人性、国民性的探讨又一次浮出水面。从最初的指责18个路人的冷漠行为到质疑陈阿姨是否为出名而救人到批评小悦悦父母未尽到看护孩子的责任,甚至说小悦悦之死是其母亲精心谋杀的。舆论越来越超越理性的边界。
        小悦悦事件无疑为我们揭开了人性的一层伤疤,阵痛着我们的神经。我们牵挂小悦悦的安危,我们愤怒路人见死不救的行为,我们感动陈阿姨的救人之举。这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去看待此事的,但是谁能真正保证说:“如果当时我在现场,我一定会去扶起小悦悦。”如果你不能保证,那么,是谁赋予了你指责他人的权力?
        浙江传媒学院朱锋刚老师说:“在政治、经济、文化都缺失的大背景下,这个社会早已不存在像孔子那样的圣人,甚至连媒体都一边倒地指责冷漠,而不是分析事件加以引导,那么18个路人和180个路人的反应都会是一样的——冷漠。道德确实在走向滑坡,要用什么来止住滑落的速度呢?有网民提议说要为’见死不救’立法,但这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法律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主观的价值判断,法律并不能取代道德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于是在这种条件下,任何以道德审判者的立场去指责他人的言论都是不可取的。”
人性讨论热必须引发我们的冷思考。在事件面前,我们可能不在现场,作为旁观者,我们难以身临其境感受路人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悲剧面前,我们都在现场,与其抱着围观心态将矛头指向他人或者跟风人云亦云,不如将视线望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反思自己的良心是否存在能够帮助人,反思自己的人格是否独立到能理性批判。
        我想,比起冷漠本身,指责冷漠更是一种冷血的行为,更让人觉得心痛与无奈吧。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针对此事件在广东省委常委会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我相信人性还没有泯灭到不堪的地步,在小悦悦事件下受到热捧的“校长撑腰体”就是很好的正面导向。朱锋刚老师也认为:“在制度不能保护我们鼓起勇气站出来救人的环境下,有人撑腰、有人替我们维权是一件好事,只有这样我们学生才能理直气壮地去做好事,学生是时代的先锋,这对弘扬社会正气有着积极作用。”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如果制度能够完善真正地保护见义勇为,那么我们的道德水平会回升地更快。

                                                                                                                               责编/孔睿  审核/李延毅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