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小悦悦之死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1-11-26      

        上个月13日,在广东佛山一家五金城里,3岁的小女孩小悦悦被先后两辆汽车碾压,路过的18位行人都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只有第19位路人——收废品的陈阿姨才将小悦悦抱到了一旁。经过十多天的抢救,小悦悦依然被死神带走了。留给我们一个无助的眼神.是想对这个世界说一声”救救我”还是”我恨你”?小悦悦的离开人世,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争论和思考。一次次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不由得再一次反问:我们到底怎么了?

*众说纷纭*
          我认为是由于一些见义勇为者并没有得到好报,这种恩将仇报的事情一旦发生,会导致英雄不敢伸手救人。
                                                                                                                                                  11制管(2)班 何其多

        其实光是谴责路人的冷漠是无意义的,我们每个人能否设身处地地想象若是我们自己碰巧路过,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恐怕不能保证所有人都会像陈婆婆一样救助女孩吧。所以先不要急着怪罪社会的冷漠,而是首先反思自己。
                                                                                                                                                       11英汉(3)班 朱敏

        我们现在正在失去许多我们曾以为傲的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在人们的心中淡化,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同。我们需要重新唤起良知,正义之心。
                                                                                                                                                        11英汉(3)班 宋挺

        我感觉社会诚信的缺失可以作为一个原因,人开始互相失去信任,人们开始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而信任的缺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互相怀疑。
                                                                                                                                                    11英语(2)班 翟佳羽

        我们应该从救人的拾荒老人身上学习许多我们所不具备的。并且反思为什么老人见到小悦悦的第一反应是救孩子,而不是想来想去最后漠然走过去。我们要想我们丢失了什么。
                                                                                                                                                    11英语(1)班 马佳丽

        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某日本学者

        过于对漠视路人的道德谴责,会加重人们的道德压力;而过于宣传社会的黑暗面,更容易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
                                                                                                                                                                     网友@寒溪石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都受到冲击。此前南京,天津的事件,扶人者却要承担责任,社会价值出了问题,这是直接原因。希望此事能让有关部门清醒地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
                                                                                                                                 彭澎(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

        真正的道德是勇于揭露事实,而不是急于谴责。过路者虽然未施援手,但也未作恶。挽救道德应该重奖见义勇为者,重罚作恶讹诈者。忽略那些极好的和极坏的人,而将重心放在无所作为的人,对道德建设毫无帮助。这种舆论导向只能让被冷落的好人寒心,让被忽略的坏人逍遥。除了陈阿婆和司机,我们十三亿都是路人。
                                                                                                                                                                    网友@观摩团

        社会变成竞争性情形,所有人都在竞争。在竞争时,对其他不相关的事情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处在高压的环境之下。在这个事件中,路人毫无疑问也会承担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包括良心上,行为上的谴责。
                                                                                             袁荣亲(广东省晴朗天心理职业培训学校高级治疗师)

*小编漫谈*
        当那些关乎道德、关乎法规的谴责与声讨烟消云散之后,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民众那千疮百孔的操守与信仰。我们的社会病了,我们都病了!在这样一个安全感缺失的社会大环境下,追求高尚的道德以求精神层面的欢愉已经成为了奢侈品,民众所作的一切仅仅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旁观者的自保,冷眼旁观
        为什么所有人都选择冷眼旁观?原因很简单,上海公交公司,某位年近六十即将退休的驾驶员将在车上晕倒的老太太,驾车送往就近医院救治,老太救治无效死亡。老太家属指控该驾驶员应负死亡责任。这就是为什么,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了袖手旁观。
        当律令法规取代传统的道德成为社会的底线时,人们的生活就已经失去了赖以支撑内心安全感的支点,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的人选择将自己严严实实的保护起来,“我如果管她,那她万一死了我该担多么大的责任?我不管她,我总不至于要付法律责任吧。”于是放手不管成为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
肇事者的自保,不做不休
        先后两辆汽车从小悦悦柔弱的身体上径直压了过去,真的是因为两名司机的法律意识缺乏和单薄吗?恐怕不是吧。司机在考取驾照的时候要经过严格的交通法规考核。开车不能撞人,肇事后不能逃逸,这样浅显的连小学生都明白的法律法规司机怎么可能不知道?
        “既然交通事故已经出了,就一不做二不休,你把他撞残了,你就得好吃好喝的养他一辈子,如果把他撞死了,就一次性的陪个几万块钱,是人都会算哪个更划算。”这段话来自某网友的微博,毫不留情的道出了交通肇事的本质。于是在交通事故发生的一瞬间,重复碾压和肇事逃逸成了司机的自保方式。
受害者的自保,呼嚎谴责?
        新西兰的一名三岁小女孩在母亲猝死后两天里,一个人靠从冰箱里拿牛奶和奶酪吃活了下来,还报了警,成功使自己获救。这与小悦悦事件形成了非常大的对比。为什么父母会让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会毫无顾忌地在一个繁忙的五金城里乱跑?为什么小悦悦看到汽车向自己开过来之后她仍旧没有反应一动不动?当自己的孩子被车碾轧至死之后又到处奔走呼号。
        看着这一双“可怜”的父母,我们大多报以同情的目光,但你们早干什么去了?监护人的职责你们放到哪里去了?小悦悦已死,家长所能声讨的貌似也仅仅是对自己心灵的慰藉,换句话来说就是那一点点红绿的钞票。背负着悔恨与委屈,于是奔走呼号成为了家长的自保方式。
        整个事件中没有法盲,当事的任何一方都懂法,深谙法律甚至懂得利用法律。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这似乎没有错吧?
        看上去讲法律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共识,而达成这个共识的契机似乎应该是法律成为了失去道德底线的人们借以保护自己的最有力屏障吧?既然道德不能成全自己,无奈也只好用法律来尽可能的减少自己的损失,于是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这就是法律普及的“副作用”,或者说“伪守法”的一种体现。
        法律永远是社会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其实也是一种保险:永远在产生了结果的那一刻才会产生作用。事实已经发生,伤害已然既定,法律能给与我们的只是最大限度的补偿,借助一张保险单来保护自己,这样的行为无疑是荒谬的。
        “德智体美劳”德字为先,徳字为本。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采访我校社科部朱锋刚教授的时候,他语重深长的说:“教育应当是同时注重生存技能的锻炼和道德文明的培养的。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生存技能的锻炼刚刚得到重视,但是道德文明还是处在没有被重视的情况下。最坏的情况就是教育出了一批既没技术也没教养的废物。”中华民族想要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这些“废物”自然是不行的,道德教育一刻都不能放松,失去了道德的准则,这个社会我们寸步难行。
        在事件发生后,北大的副校长在自己的微博中写到:“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在这条状态之后,近段时间,各大网站上都流传着这一模式的状态,各个版本层出不穷,各大学校也争相效法。从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回应中我们看到:责任感与正义感并没有在我们的思想中彻底湮灭,而是我们缺少一个良好的机制。
        法律得以实施是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作为保障。那么在全社会高唱“和谐”赞歌的今天,如果真的有一个可以付得起这个责任的机构像北大副校长一样站出来保护我们仅有的道德,那么小悦悦的惨剧就不会一次次的发生,中国的社会也不会再笼罩在这样冷漠氛围之中。

                                                                                        策划/万穂,徐晔梓 文/李延毅,陈则徐 记者/孔睿,贾楠
                                                                                                                                                 责编/孔睿     审核/李延毅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