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勇攀全媒体创作高峰 ——电视艺术学院“全媒体训练营”圆满收官
来源单位:电视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1-09-16      

新时代对传媒类高等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对于转型中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响应媒体融合时代打造“四全媒体”的中央精神,针对当前“新文科”发展新要求,制作系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打造中引入全媒体创作理念,持续开展短学期“全媒体训练营”项目并取得较好成效。

六月底,电视艺术学院制作系主办的全媒体训练营系列活动的开展宣告了短学期实践的开启。全媒体训练营给制作系同学布置了两个创作方向,分别是:全媒体创作和主题短片创作。为加强全媒体时代学生的创作创新意识,全媒体训练营结合线上、线下开展一系列创作讲座,同学们踊跃参与,收获颇丰。

讲座一:

《社会发展与全媒体创作谈》

讲座二:

《党建主题纪实作品创作谈》

讲座三:

《传统文化题材的新媒体表达》

在《社会发展与全媒体创作谈》讲座上,朱怡老师针对视听创作的发展趋势,从视听创作元素入手引导同学们思考媒体作品形态的变化。结合国家一流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设要求以及一流课程《全媒体视听创作》的社会实践要求,朱怡老师分析了本专业学生在全媒体视听创作领域的优势并在讲座现场开展了三轮模拟选题的交流互动,极大鼓舞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

在《党建主题纪实作品创作谈》讲座上,张拓老师围绕建党100周年这个特殊年份,从党建主题作品切入,详细讲解了此类作品的创作理念、创作阶段和创作实践。张拓老师首先分析了当下党建作品的具体分类和类型,指出了党建作品的创作特点,让同学们对于创作理念有了基本的掌握;接着,他梳理了党建作品的创作难点和创作结构,从主题出发,一一讲解各方面要点;最后,张老师结合案例《大道之行》,为同学们进行了专业解析和定点答疑,满足了广大同学们创作党建作品的需求。

在《传统文化的新媒体创作》讲座上,唐本达老师将“传统”与“新媒体”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概念进行融合,讲解新时代下如何融合传统元素,推陈出新,创作出好作品。唐本达老师从案例立狮宝花纹锦入手分析,引出关于新旧时代下设计形式、视觉动画、音乐等创作手法的差异,接着分析数字化表达语言的变化。最后,唐老师引用不同的案例表现文案、声音设计等领域在不同时代的特色和发展,指出传统文化的强盛生命力和新媒体创作的强大创新力,鼓励同学们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九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本年度短学期实践“全媒体训练营”共收取了一百多件全媒体作品。作品内容上包括主旋律短视频、广告微短剧、微党课、主题短片等多种类型,创作形式上包括竖屏创作和不同技术标准的横屏创作,发布平台有微博、微视、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个渠道。在制作系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探索了全媒体创作的特点,总结了网络发布在渠道、时长、节奏、包装等各个层面的要求,基本达到全媒体视听创作任务下达的目标。

全媒体媒体时代呼唤新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随着媒体变革的进一步深入,媒体行业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构成走向更为多维的全媒体矩阵,其中包括了传统媒体平台、网络平台、手机APP平台等多种渠道,对传播效果的从传统媒体效果指标扩展到受众参与评估、传播价值评估等更广泛的层面。本次全媒体创作传播度引入创作传播效果四度评价法,要求同学们根据创作方向自选发布平台进行作品发布。结合创作特点和发布平台的选择对作品传播效果进行总结并形成相创作总结报告提交系统。

在创作传播度的考量之外,教学团队还对同学们提交的创作同步进行了参赛辅导。针对不同比赛的不同要求,多部作品入围了短视频、短片等各类视听创作比赛,目前众多大赛都还在进行中,训练营的收官并未影响创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后续进展。在已经公布的比赛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是广告类短视频和剧情类短片类型。目前已有十余部作品获得亚运会短视频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节等若干奖项。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全媒体创作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对于新型视听创作的强烈需求。

本年度全媒体创作中,低年级同学的作品尤其引人瞩目。在系列短视频类创作中涌现出不少主题好、内容佳的优秀作品。其中,20制作2班魏泽宇同学为导演的短视频创作团队的作品《战至终章》参加了杭州亚运会短视频大赛,和众多一线卫视团队、著名创作机构作品的同台参与竞争最终获得了可贵的三等奖。

秉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制作系在短学期高度结合社会对全媒体视听作品的需求,通过创作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探索以专业能力服务于社会的路径。正如亚运会官微给获奖作品《战至终章》打造的口号“我们不怕失败,怕的是没有继续下去的勇气”。面对全媒体创作的挑战,我们不怕失败,我们永远都有继续下去的勇气!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