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浙传版《觉醒年代》来了
来源单位:电影学院       发布时间:2021-05-27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5月24日、25日晚,由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重磅打造的原创红色话剧《望道》在杭州大剧院上演。校党委书记杨立平、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校外专家等来到现场观看演出。

话剧《望道》是浙江省大学生“五月薪火”国际青年艺术季的重要展示作品,也是浙江传媒学院“艺稻”青年艺术创想周——毕业嘉年华作品成果云展示的重磅作品。该剧是由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领衔创作、设计艺术学院参与的联合创作重大项目,由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表演系教师李伟执导,设计艺术学院老师宋伟君、卜晓风分别担任舞美、服装化妆指导,华策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学生参演。

作为《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陈望道先生身上灼灼的真理光芒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共产党人。《望道》通过陈望道与陈独秀,陈望道与三位得意门生,陈望道与母亲、妻子这三段故事,以感人的细节再现了革命者的战友情、师生情、母子情、夫妻情,让我们在历史的缩影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和顽强,看到了众多像陈望道一样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坚定和执着。

青年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和逼真的舞台效果打破“第四堵墙”,将观众代入其中,身临其境地了解到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诸多不易和老共产党人的坚毅果敢。

“我了解的陈望道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文学家、一个教育家、一个翻译大师、一个值得我们敬仰的人”。在剧中担纲主要角色、饰演陈望道的刘宇航说道。第一次排演大型红色话剧,他感触颇多,“刚开始说起红色话剧,感觉很正,没什么意思。但当我深入了解剧本之后,我被陈望道先生的故事深深感动!过去对英雄人物的认知是刻板的,通过排练陈望道的故事,才感受到这些人物是鲜活的,动人的”。

饰演青年刘静之的柳佳宁对她所饰演的人物有着深刻的理解,“这部剧是以老年刘静之回忆的形式呈现的,刘静之是唯一存在于两个时空的人物,所以饰演的两个演员要关注角色的统一性。刘静之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一方面她怀着满腔热血参与反封建斗争,心怀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另一方面她尊师重道,不负老师的期望,一生都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将陈望道的精神和信仰继续传承下去。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可爱的人,会因为爱情而娇羞,因为老师的离开而委屈。”对于参演红色戏剧,她表示:“我们都是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通过饰演那个年代的角色让我切身走进了那个觉醒的年代,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追求真理,实乃我辈之楷模。”

在众多革命先辈之中为何会选择“陈望道”这个人物,他身上打动人的是什么。伴着这个疑问,我们采访了本剧导演李伟老师,他说:“两年前我们就开始筹备建党100周年项目,陈望道先生是浙江义乌人,习总书记在陈望道纪念馆称赞他翻译时吃到的墨汁是真理的味道。偶然间得知编剧胡月伟老师想要创作一部关于陈先生的作品,于是不谋而合,期间我们在进行剧本讨论中不断加深对陈望道先生的了解,被他的事迹和革命精神而感动,最终决定排演《望道》来缅怀革命先烈,也让我们的青年大学生了解他、感受他。”

从项目论证、剧本打磨到反复排演,直至登台演出,整个团队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他们首先要还原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在心里建立起对那个年代的初印象。项目团队便组织参演人员一起观摩影片《建党大业》和电视剧《觉醒时代》等相关片段。“演员们在了解角色的基本形象后,如何建立角色内心思想的建构,这是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通过剧本情节的排练,逐字逐句揣摩角色内心的感受和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语言、形体等表达中完成剧的‘像’和‘真’。”李伟老师说道。

“艺术作品是通过审美高度来感染观众,让观众在艺术享受的过程中完成心灵的自我完善和洗涤。我们的青年大学生需要正确的价值引领,所以必须要有好的艺术作品让他们看到,而不是为了满足某些利益粗制滥造,无病呻吟。我不认为是年轻人不愿看,而是需要艺术从业人员踏踏实实为此而工作。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战火硝烟离我们久远了,这当然是好事,但在中国最贫弱的时候,一大批有志青年人怀抱中国的未来,不断寻求真理,宁可牺牲年轻的生命,这难道不该让我们记住吗?这就是我们排演这部话剧的初衷和要传达给观众的,我们希望青年观众观看此剧后能够审视自己,警醒自己。”李伟表示。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