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现实与幻想:儿童文学经典的现代思考——凤鸣大讲堂第一百七十六讲成功举办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06      

 

11月1日下午,由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党工委、管委会,文学院承办的凤鸣大讲堂第一百七十六讲——“现实与幻想:儿童文学经典的现代思考”在桐乡校区顺利举行。

主讲人吴翔宇,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人民日报》《学术月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杂志发表一百余章论文,出版《鲁迅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与嬗变》《五四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研究》等七本专著。

吴翔宇教授首先分析了现代文学和现代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们还要不要学文学?文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儿童文学有没有经典的范式?

吴翔宇教授对于“如何鉴赏经典儿童文学”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他首先请在场的同学思考什么是他们认为的经典文学的标准。在听取了几个同学的回答之后,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他进一步解释了经典文学的标准,即经典文学应包括“诗”“思”“史”三点。

“诗”即要求作品的文字表达要有诗意,反之,匮乏的文字无法准确传达内心的想法。吴翔宇教授教导同学们艺术创作要不落言筌,不能把自己全部的思想写在文章里,而应该给读者留一片思考的空间。他认为能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多去体验生活,多在生活里寻找灵感。

“思”即要求作品要有思想。吴翔宇教授指出,没有思想的书是浅薄的,一本经典著作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得益于作者的思想和态度。他认为,不能只掌握传媒技术,更要有深度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不同时代的著作并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

“史”即是经典作品要蕴含历久弥新的精神,经典作品在时代中将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使人们能够从中不断获得新的感悟。

吴翔宇教授还谈到了人类社会的三重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并鼓励同学们在把握三重关系的基础上,将这三重关系运用在创作中。

讲座最后,吴翔宇教授仔细解答了同学们对文学创作的迷惑,对同学们以后的创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