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学子 > 新闻详情
厉梦阳:用纪录片向生命告白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1-03-10      


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入围终评影片名单出炉,2016级广播电视学厉梦阳的作品《平凡的白灯泡》名列其中。

该片讲述了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来杭州治疗白血病的故事。影片以纪实和写意的风格特色表达作者对家庭和生命的思考,揭露了白血病治疗的残酷现实。

厉梦阳想通过这部纪实的影片,表达一种对生命最简单的思考。生命就像是家里平凡的灯泡,虽然普通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你发现灯泡破碎的时候才会想起来要去更换。只有当生命垂危之时,你才会珍惜它,呵护它。

他用纪录片的方式,向生命告白。

《平凡的白灯泡》也是厉梦阳的毕业作品。偶然的契机,当时在学校全媒体中心电视台担任台长的厉梦阳接触到了这样的一个拍摄机会。

2019年3月,学校里面志愿协会的同学联系到电视台的朋友,希望可以拍摄一个志愿项目,将记录的视频发在爱心筹款平台上。正在筹备毕业作品的厉梦阳感受到这是一个不可错失的机会。当时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2》反响巨大,也触动了热爱拍摄各种题材纪录片的厉梦阳,且医院相关的纪录片自己还尚未接触过,各种契机下,他踏进了医院。

与纪录片中的主人公家庭(李若涵一家)做好协商后,厉梦阳直接进入了医院进行拍摄。对于白血病儿童的了解,厉梦阳感受到网络上的只言片语与医院里的现实相比都太过单薄。

进入医院拍摄的第一天,院内一层楼基本都住的是白血病小孩,他们剃着光头躺在各自的病床上。由于医院拥挤,不少病床还被安排在楼道上,家长坐在孩子床头,有的趁孩子睡着了低头休憩。由于白血病儿童抵抗力低,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大,他们的病床都有一层“保鲜膜”状的防护层将其与外界隔离。

进入医院的当天下午,在完成协商后,厉梦阳第一次见到病床上一岁零三个月的若涵。而当时他们看到病床上出现一大摊血迹,在当天晚上若涵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原本的拍摄计划也就此暂停。

担心、错愕之中,厉梦阳发现拍摄远比自己想象的困难。因为这次他的对手是生命。原本想在第一次见面后再写下详细的策划,而那天晚上过后厉梦阳索性放弃了原有的准备计划。他想当一个简单的记录者,每一次都只是在一旁记录发生的故事,捕捉瞬间和细节,和这个家庭一起与生命拉扯。

在拍摄过程中,厉梦阳发现李若涵的父母年纪都比自己小,围绕在他们身上有太多苦难。当时21岁的他们都是从贵州来浙江务工的年轻人,相识于网恋,又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若涵,在若涵治疗结束前尚未结婚。李若涵的父亲李兰清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李兰清的父母均受过重伤在家疗养,只有微薄的收入,而他在椅子加工厂就职。李若涵的出生给这个原本就困难重重的家庭带来了更多压力,而更加击垮他们的则是李若涵先天的白血病。

在为期半年左右的跟拍中,厉梦阳一边平衡着自己在学校的考研进度,一边努力不错过每一个重要的节点。他频繁的来往医院,在若涵整个治疗过程中争取最大程度记录,保证故事的真实性。

拍摄过程中,厉梦阳跟随李兰清回到了安吉老家,也是李兰清工作的地方。

他去到李兰清一家人租住的房子,房间只有12平方米大小,月租金五百。狭窄、拥挤是厉梦阳的印象,所有的衣物和物品杂乱的堆在一起。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住房也狭小简陋,但李兰清仍能感受到温暖。

厉梦阳又随同李兰清来到他工作的椅子厂,在工厂里干活的李兰清效率很高,总能比别人更快完成一把椅子的加工。尽管手上有数不清的伤疤,记不得多少次被钉子打穿手掌,他也不曾表露自己的苦楚。在回到父母家中时,也只是说着生活中较好的方面。尽管家中也已经穷途末路,但李兰清母亲还是会在儿子返程时将最后的钱塞进他手里。

而这个家庭的绝望、崩溃,对于希望的急切渴求,都在厉梦阳的镜头下缓缓展现着。他是记录者,某一瞬间也好像变成了亲历者。

回到医院后,厉梦阳发现若涵的病情似乎有了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化疗中已经花费了李若涵一家将近二十万,此时医生告知如若想进一步治疗则需选择骨髓移植,而骨髓移植的费用大概在五十万以上。如果加上后续治疗费用,将近一百万,这又一次将李若涵一家推向绝望深渊。

厉梦阳觉得这场拍摄仿佛在与生命进行马拉松赛跑,在到达终点前,谁都无法预料结局。

2019年7月24日,李若涵化疗八个疗程结束情况并无好转,由于经济原因家人只能放弃骨髓移植。而拍摄进行到半年左右,厉梦阳愈发觉得生命就像一颗白色的灯泡,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破碎。

而奇迹就在2019年12月28日光临了。李若涵骨穿检测残留为零,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院内主任表示如果五年之内没有复发,就可以彻底恢复正常。

这场与生命的马拉松,厉梦阳高兴看到了最后的结局。

「独一无二的匠心」

厉梦阳最喜欢与人谈创作的话题,他纪录片的创作都会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而在《平凡的白灯泡》里,最吸引人的也是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精心设计的巧思。

整部影片中都用贵州方言进行第一人称的旁白。李若涵的“自述”让故事更打动人,也充满真实感,厉梦阳在选择以李若涵视角进行讲述时有他自己的考量。他想用一个成熟的声音,来代表李若涵未来的声音,因为他相信这是未来的李若涵,她一定会有一个未来。而这也是影片中一处精彩的转折。

而方言的选取是厉梦阳在和朋友了解讨论后决定的,相比于严肃正派的普通话配音,方言的运用更贴近李若涵一家人的生活,也更有可观性,为纪录片增色。正好认识英汉配音专业的同学,于是他根据半年来拍摄的感受,自己写好了配音稿,找到贵州的同学开始进行配音。

而和旁白相呼应的是部分静音处理,配合厉梦阳写意风格的拍摄,一些老师在观看完整部影片后评价到“像是一部写意的散文诗”。他对于细节的处理是既随性又有逻辑的,从自己感受出发,追求自然的转换,又在一些表达上通过逻辑让情节连贯。

拍摄时间超出想象,在与医院协商的过程中也面对许多未曾考虑过的困难。拍摄场地有限、不被其他病人理解、若涵病情的不确定性等,都加剧了拍摄过程中的艰辛,厉梦阳也感叹当时的不易。但他想透过这一部影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他认为生命是最脆弱平常的事物,需要我们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而在与之斗争之中,父母对子女毫无保留的付出也是他想传达的。

「在市场里打磨热爱的事业」

大学时期的厉梦阳心无旁骛地创作纪录片,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向社会表达态度,留下自己的思考和痕迹。相比于在学校时的纯粹,面对毕业选择时他不得不考虑市场因素。

“毕业后挺遗憾也很惭愧,接触纪录片的机会越来越少,要考虑市场考虑发展,慢慢的也不太愿意接触太苦涩的东西了。”而纪录片的内容大多都是苦涩的。

进入社会伊始,厉梦阳也排斥、抵触过一些市场盛行的媒体。而要顺应市场的他不断变通,寻求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逐渐过渡到图文思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他入职无忧传媒成为一名抖音编导。他开始了自己与市场的磨合。

在无忧传媒任职不到两个月,厉梦阳便裸辞了。他发现大量的套路和略显低俗无趣的创作充斥了自己的工作,他不愿把自己禁锢在市场里从而失去自我,于是离开了这个中国最大的抖音网红孵化经纪公司。

裸辞后厉梦阳去到薇娅所在的电商公司谦寻,想要接触学习一些电商的知识。与在无忧传媒时的工作有所区别,谦寻重视带货主播的创作。而厉梦阳发现在这里更为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创作自由几乎被剥夺完全。

“没有你自己的创作空间,组长给你什么任务就只能拍摄什么内容。”死板的人设、模板般的创作方式。当时的厉梦阳负责做一个“老板”人设的主播,负责拍摄网红“教大家花钱”的相关内容。他逐渐体会不到创作的快乐,即使说服自己顺应市场,他也不愿意为之放弃自己专业和艺术上的一些追求。两个月后,尽管谦寻的工作环境、工资条件优渥,而在无数个留下的理由之中,他仍然再一次选择了裸辞。

现在的厉梦阳选择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他去了一个摄影工作室从事摄影。即使只能从工资不高的摄影助理做起,他却把这当做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在新的领域从头开始,是他目前阶段一心一意做的工作。

未来的规划里他想逐渐成为独立摄影师,并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拍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如果有机会再进一步接触影片的拍摄继续做导演。

厉梦阳不喜欢限制自己的可能性,他一直认为自己做的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是在不断探索和努力,就可以有更多选择和更广泛的思维。

适应市场的他逐渐找到了自己喜爱的道路,但远不止于此。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