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策电影学院第三届AI·FILM 学院奖的颁奖典礼上,电影《社交攻略》获最佳剪辑奖,并获最佳声音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视效三项提名。之后,又获得了电视艺术学院星舟奖最佳声音设计奖。
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剪辑落款是同一个名字——山夆。
在此之前,山夆导演的作品曾获宁波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浙江省微电影奖最佳剪辑奖,米道杯大学生众创大赛金米奖,入围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德国柏林180 短片电影和 My RODE REEL 国际短篇大赛。

孙旭峰在华策电影学院“学院奖”颁奖典礼
孙旭峰,艺名山夆,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2015级导演班毕业生。在他撰写的《青春大事件》的剧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件大事,每一代青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
八部获奖电影成片,十余部高质量剧本,二十余个重要奖项,一个专业而默契的团队,是孙旭峰作为浙传毕业生交给自己青春的答卷。


2014 年
拍摄微电影《泥巴少年》,参加浙江中国梦微电影大赛
2015 年
考入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摄影系
2016 年
考入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15级导演班
联合创作微电影《陈皮糖》
获首届“米道杯”大学生微电影众筹大赛金米一等奖;
第二届长沙市高校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
第十届新V 度影像作品展剧情片单元最佳摄影奖;
第二届两岸青年微电影展评委会推荐作品;
2017 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微电影单元一等奖;
2017 “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微视频大赛二等奖;
2017 中宣部正能量网络视听节目扶持
执导短片《Photos》
入围MY RODE REEL 2016 国际短片大赛
执导实验短片《Pianist》
获两个赛事奖项
孙旭峰在宁波国际微电影节颁奖典礼
2017 年
执导电影短片《三个臭皮匠》
获第二届宁波国际微电影节学生作品单元“最佳影片“;
第二届浙江省微电影奖最佳剪辑奖;
米道杯众创大赛金米奖;
第四届金鸥杯数字短片大赛二等奖&最佳导演奖;
入围第六届金拴马桩奖;
入围“半夏的纪念”国际影展剧情片单元
孙旭峰在浙江省微电影奖颁奖典礼
预览动画短片《The Guitar of Boy》
获一个赛事奖项
执导微电影《坚持》
获一个赛事奖项
2018 年
创作电影剧本《青春大事件》
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剧本大赛
创作电影剧本《青春的尽头》
获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剧本优秀奖
执导电影短片《社交攻略》(毕业作品)
获华策电影学院学院奖最佳剪辑奖;
最佳声音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视效三项提名;
电视艺术学院星舟奖最佳声音设计奖;
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微电影剧本三等奖;
中国攀枝花微电影节优秀微剧本奖
《社交攻略》剧照
浙传青年导演是怎样炼成的?
在毕业答辩中,孙旭峰把一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剧组所需的五个条件画成了金字塔。
“最基础的条件是资金、团队和设备,之后是技术支持,再往上是制片保障,包括资源的合理调动、制片人的外联工作。然后是导演的创作,以及后续影片品质的保证。”
在浙传的四年,孙旭峰认识了优秀的老师和前辈,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可靠的团队。
随着导演落款是“山夆”的电影一部部被人认可,孙旭峰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也变得更加清晰。
对他而言,
团队、责任、灵感、创新、专业
是导演“山夆”的五个关键词。
团队:“不是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拍出好电影。”
许多高中时的老师和非艺术类院校的同学,对于孙旭峰忙不完的“杂事”感到无法理解。在大学四年中,他有大把的时间在做“与剧本创作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
“进了一个行业,就要去适应这个行业的生存方式,团队是一切的基础。” 在孙旭峰看来,足不出门的写剧本是远远不够的。
在浙传的四年间,相比于很多导演到了电影要开拍时才匆忙组队,孙旭峰一直在为组建一个可靠团队而努力。
“只要有彪哥在,美术组就可以放心。”道具坏了,用事先留了心眼准备的铁条订好,几分钟解决了可能导致停机几小时的问题。孙旭峰的团队里,总有“鬼点子”超多的成员。 “出问题了他们总能想到‘土’办法,肯动脑子,去解决问题,去达到想要的效果。”
孙旭峰与摄影师卫龙飞
孙旭峰与录音师卢荫桢(左)、制片人周安琪(右)
“还有一些人,你知道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定在。”
做过录音、摄像、美术,再到导演,孙旭峰说:“很多时候,有效沟通和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真的非常重要。”
责任:在剧组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怎么办?”
在学校内的小组作业中,出现“大家都想说话,而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是常有的事。
如果不能协调到位,很可能会“出乱子”,直接导致品质难以提升,甚至连作业都无法完成。
“这时需要有一个人来掌舵,来决定最后这艘船往哪个方向开,这就是导演。”
在浙传的四年,孙旭峰担任过很多剧组的导演,“怎么办?”是他最熟悉的话。
这句话可能来自制片、道具、演员、后期,可能来自片场中的每一个人。新问题总是不断出现,“怎么办”成了孙旭峰在剧组中永远在解的结。
回应意味着做出选择,这对孙旭峰而言曾是很困难的事。“当问题摆在跟前,导演需要立马给出反馈和替换方案,甚至来不及去顾虑和纠结。”

孙旭峰和摄影师毕贺
“导演需要做选择,也需要对选择负责。”
《社交攻略》总制作成本是十六万。在前期,因为制片方面的困难,剧组差一点无法开机,团队面临解散。
“如果这种情况下,导演不能找到另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剧组会开不了机,换剧本、大幅人员变动、时间成本的损失是巨大的。”
“完整是第一需要。” 如果在现场出了问题,导演需要灵活应变,有时候也需要牺牲一些东西来保证影片的完整。
灵感: “灵感和真实生活体验,是电影创作的刚需。”
在浙传的四年,“身临其境”法是孙旭峰灵感的主要来源。
在创作惊悚片《Photos》和《Pianist》时,他把自己置身于相似环境中,亲身体验怎样的气氛才能让人觉得惊悚。
创作人物台词时,除了查资料、观察别人之外,为了让角色更真实可感,孙旭峰会在一段时间内活成角色的样子,体验他们的思考方式。
“体验之后,把最生动的表达放进剧本。”
孙旭峰在东极岛
“情感是需要学习的,爱与表达并不是人天生的能力,但生活不该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公式化。当有人把角色的标签贴给我,嗯……” 孙旭峰笑了笑,说,“那么我创作的形象还蛮成功的。”
创作之后,他会回归自己生活的本来状态,他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
创新: “用些招儿让我的电影不一样。”
《社交攻略》的末尾,有两个版本的结局。
有很多人对孙旭峰说,放一个版本就够了,不应该含糊不清。他说,“我只是在想,能不能用些招儿让我的电影不一样。”
从《陈皮糖》的青春爱情,到《Photos》《Pianist》的惊悚悬疑;从到《三个臭皮匠》的黑色幽默,到毕业作品《社交攻略》的荒诞喜剧风格,四年来, “山夆导演”的一部部电影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每完成一部电影,都会有人对孙旭峰说,他适合拍某种风格的片子,以后可以延续。
保持风格相较于创新,明显会“安全”很多,但孙旭峰每一次的“下一部”,都有很大的跳跃,与前作风格迥异。
“无论拍什么类型的电影,如果千篇一律,电影不会有趣起来。青年电影人要敢于不按套路出牌,敢于不一样。” 这是孙旭峰从徐克导演身上学习到的。
他记得,在甘露导演关于徐克的幕后纪录片中,“你要出怪招” 是徐克在片场的口头禅。
“不要普通的东西,这是徐克电影好看的原因,就算他不精通武术,但在他的江湖世界中,人物的状态、语言、动作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有趣,放在别的武侠片里是不成立的。”
在上大师研究课时,老师问起:“你们心目中的大师是谁?”
孙旭峰的第一反应是徐克。
“别人做不了的,他敢去做,无可替代,不断突破自己,探索电影的边界,这就是大师。”
山夆剧组在南宋御街
不一样,常常伴随着非议和风险。“也许哪一次的创作方向真的失误了,主题真的选错了,会被大部分人否定。“
“但失败的可能性并不能成为不尝试的理由,决定去做好一件事,不要一直被‘成功的概率’所绑架。”
专业:要讲“好故事”,也要“讲好”故事
“技术流不等于写不出好剧本,或者浮于形式。” 孙旭峰想打破许多人对“技术流”的刻板印象。
“好的故事需要技术支撑和包装。当它足够纯熟,故事会变得更加动人,技术流也可以讲好故事。”
“我常常强调这句话,是为了让自己记得。” 其实,技术方面曾经是孙旭峰的弱项。
大学期间,也有人曾明确的对孙旭峰说,不喜欢他的电影。“越不被认可,我越想向他证明我是对的,我会更努力地做好我擅长的事,同时也听取意见,补上短板。”

《社交攻略》电影截图
谈到青年导演应该怎样面对质疑声时,他说:“每个作品的诞生,都会伴随着不同的声音。无论是赞扬多还是质疑多,我们都需要去面对、去接受、去平复心情,思考自己是否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在毕业作品《社交攻略》完成之后,孙旭峰把微信签名改成了:谨以此片献给你的命中注定。
他说:“如果没有来到浙传,我不会遇见一起努力的大家,如果没有这四年,我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
“每一部电影都是导演的‘有话要说’。”
毕业展的主题是“锋芒”。孙旭峰选择了学生作品中比较冷门的“荒诞喜剧”作为题材,“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不是锋芒,别人没有做,不敢做,做不好,但你去做了,这是我理解的锋芒。”
“在浙传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会获得专业、敢做、坚守等等,这些属于浙传人的精神内核。”
“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观众需要创作者自己来定位,但不能因为定位小众,就刻意回避主流,也不应该为了唱高调,脱离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他说:“我想拍出大众喜欢的、能让情怀落地的作品。”
“来浙传之后,我知道我选对了。”
在《青春大事件》的剧本中,孙旭峰写道:“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件大事,每一代青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
回望四年前的决定,孙旭峰觉得自己选对了。
“浙传相较于综合类大学,专业设置齐全,我们可以接触到专业的圈子、优秀的同行伙伴,可以组成全流程的专业人才团队。”
“除了师资力量之外,传媒是需要“气氛”的。浙传有足够大的平台,和历届校友前辈的奠基。作为后辈的我们会因为是浙传的学生,更容易得到行业的认可,这是一种传承。”
孙旭峰在华策电影学院”学院奖“颁奖典礼
《社交攻略》剧组杀青照
在华策电影学院”学院奖“的颁奖典礼上,孙旭峰穿着黑色西装,衣领整齐。在初夏温暖的风里,他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对即将到来的告别有些不知所措。
他没有忘记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自己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了一部叫《功夫熊猫》的电影;也没有忘记2015年9月的那个晚上,宿舍楼阳台上令人沉醉的微风。
“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美好的遇见。” 他说。
“我是浙传人,浙传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和梦想一样不需要挂在嘴边,因为它们一直在那,无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