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大记者对话“准记者”——新闻记者协会联手《钱江晚报》共度记者节

发布时间:2008-11-13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11月7日晚,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内热闹非凡。由校级社团新闻记者协会主办的记者节活动——“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讲座在这里隆重举行。

   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从复旦大学毕业,目前担任《钱江晚报》社编委、科教新闻部主任、责任编辑、高级记者和浙江省人大代表的徐澜女士,以及现任《钱江晚报》科教新闻部主任记者、责任编辑的丁星云女士。下沙地区权威媒体和学校的各大平面媒体也均安排人员来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校园新闻的寻找和标题突破”

  徐澜老师将主题设定为“校园新闻的寻找和标题突破”。

  徐老师首先介绍了校园新闻的几种见报途径,这其中既包括了从党委宣传部获取新闻材料的传统方式,也有利用网络论坛、聊天群,以在校大学生提供新闻线索为主的全新形式。

  随后,徐老师又就题材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现今都市型报纸主要需要校园记者提供的是人物故事和校园时尚这两大类新闻,而学生的自身条件决定了深度调查类的报道并不适合划分于校园新闻类”。

  寥寥数语,就解答了同学们选题时的困惑。为了强调报料类型的重要性,徐老师还多次提到一个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在‘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一名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因为背着自己母亲走上大学路而入选。其实,在生活中类似这种情况的学生并不少,但就是缺少发现他们新闻价值的眼睛”。“只有善于发掘新闻线索,才更有机会做出好的新闻报道。”徐老师这样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

  在介绍了寻找新闻线索的相关知识后,徐老师又把重点放在如何拟定标题上。她把新闻标题的类型划分为四类:主谓齐全式,简明扼要式,多层宝塔式,参考消息式。并分别对各种类型的具体形式和表达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一篇新闻报道应该花一半的时间来拟定一个好标题。而一个好的标题必须充满力量、感情、文化、信息,缺一不可。尤其是在报纸版面数量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厚纸薄文已是大势所趋。标题便成为了新闻的软实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老师也肯定了执着于新闻的精神,多思考勤练习,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突破八股文,打开新思路

  第二位登台的嘉宾是来自《钱江晚报》网络版的丁星云老师。

  丁老师负责网络板块的工作,因而对校园记者的某些弊病分析得非常准确、透彻。

  “现在的学生总把新闻当做中学作文来写,老是套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写出来的都是八股文,往往重视自身感受却忽略了新闻内容。我们需要的是小细节,切忌把文章写得四平八稳,写成官样文章。”随后,丁老师鼓励大家利用网络版的优势,多讨论新闻,发现话题,在探讨中丰富自己对某个话题的认知。

  “以前我写新闻都是很死板的,听过讲座后,明显觉得应该把新闻稿件写的活起来。”浙江传媒学院大一新生胡清这样感慨。

 

                      提问发言,答疑解惑

   讲座最后留出了十几分钟的提问时间给在场的大学生,现场气氛也就此推上了高潮。

  两位老师合力解答了同学关于新闻工作者生活方式和基本准则等方面的疑问,并对校园记者们提出的 “小语种热”、“医院收学生天价药费”、“图书馆占座”等新闻选题一一作出评价和指点。当老师们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都带着敬意和收获陆陆续续离开会场,还有很多意犹未尽的同学又冲上前台向老师请教。

   工作的热情、新闻敏感性和媒体道德是一名合格新闻工作者所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通过此次讲座,许多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大学生都对记者这个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实可谓不虚此行。

  接下来的几天内,新闻记者协会的记者节系列活动将继续展开。相信浙江传媒学院里那些对新闻工作充满激情的同学将会受益良多,为做好一名合格的新闻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