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下,只会写文章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远远不够,作为新闻类专业的学生又该如何为自己找准定位?
12月12日晚,《中国新闻出版报》长三角地区办公室主任兼浙江记者站站长、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副院长吴重生老师,受詹书记的邀请为“企业文化传播·现场报道特色班”的同学们授课,在这节“新闻和企业策划案例分析”的课堂上,解答了这个疑问。
吴重生老师在课上讲述了不少成功的策划案例:有一位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自己开了间医院,在民间小有名气,但他想继续扩大知名度,于是找来记者表达了希望能被报道的愿望。这位记者担心自己被业界指责拿了回扣一直迟迟不敢动笔。他看到医生有一间房间专门用来挂病人们表示感谢的锦旗,墙上早已挂满没有空余,地上更是堆了一座小山,于是他建议这位医生让想要表示感谢的病人们别再送锦旗,而是送小树苗,种在医院的院子里,常来打理。事后,他写出了一篇名为:《种棵感谢树,表达一片心——XX医院营造生命林》的报道。新闻中只字未提该医生医术如何高超,却为该医院带来了省外慕名而来的患者。
这名记者就是吴重生老师,在丰富的实战经验中他归纳出两类“最难写的新闻”:一是写医院或诊所技术水平好;二是写酒店、餐厅菜肴口味佳。“写这类新闻时要有意识地将企业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将商业行为转化为公益行为”,吴老师认为“这时候记者就要奇思妙想,适当地进行策划,新闻有时候需要异想天开。”
接着,吴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述了 “大策划中套小策划”的案例。铁路旅行社(金华站)开通专车直通港澳、烟草公司新产品宣传、政府发起尊老道德活动、报社发行报纸、这四个资源表面看来毫无关联,而在吴老师眼中却环环相扣:报社策划了一个烟草公司冠名的旅游专列,子女们响应政府号召尊老,为老人报名参加旅游,从而参加“好儿女”评选活动,而在随老人前往港澳旅游的路上,吴老师更是灵机一动,借着自己刚出版的诗集,在香港开了个吴重生诗歌研讨会。这四方皆大欢喜还带着“意外收获“的策划着实让同学们大长见识。
面对复杂多变的资源,整合资源以实现多边多赢是一种能力。他说:“现在社会要的是复合型、综合性人才 ,文笔好是基础,会策划经营是一个很重要的筹码。”
“一位哲学界说过:‘人生就是这么奇妙,你要想得到最好的,往往都能如愿。’”吴重生老师在课堂结束时送给大家的这句话,让同学们对自己又有了新要求,对未来有了新希望。(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