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全国高校毕业作品展出线下平台,助推青年电影人才培育,助力新生代影视精品创作,11月14日,AME·武林红毯第一届全国高校毕业云展闭幕系列活动在浙江展览馆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姚争,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主任周海峰以及优秀毕业作品团队代表受邀参加了相关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主办,AME影视计划执行承办。活动以“合”“聚”“变”为主题,共邀请100余所院校加入、1000余位毕业生参加,旨在展映青年优秀作品,针对影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规划进行学术研讨。

在全国艺术高校学术研讨阶段,姚争作了题为《新时代电影教育新场景构建的探索》的主题报告。他结合华策电影学院三年办学实践与探索经验,从三方面阐述了影视教育与人才培养新形态,一是深刻认识媒介技术创新对教育带来新挑战、新机遇。影视教学单位应主动开展教学模式创新,以应对当今社会的媒介技术变革,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搭建以“全人教育”为基础的核心素养框架,构建未来电影艺术人才的基本规格;要更新影视教学场景设置,打破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为主要教学场景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的智慧教学。二是积极探索“从游式”电影人才培养的可能性。“从游式”教肓培养模式并不是理性的系统化知识传授,而是基于沉浸式体验教育,基于生命体精神互动的新场景。通过建立教学新场景,使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空间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品重新链接起来。三是全面总结华策电影学院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他从学院混合所有制属性、学院制度场景构建、学院物理场景构建、产学研创生态场景等多方面介绍了华策电影学院在影视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性发展。

闭幕晚会上,我校作为优秀组织单位受到组委会表彰,周海峰代表学校上台领奖。

我校毕业作品《荆棘鸟》(导演方倩楠、潘莹莹、张竞)、《妖闻录》(导演朱宇航、郭舜安、林灿钦)、《渔王》(导演王涵鑫、原画黄沛之、美术张天逸)、《困兽》(导演吴璇、李智鹏、曾麓谨)等作为优秀作品,参加展映交流。

获得观众特别青睐的人气作品《荆棘鸟》,其导演为我校16级动画专业学生方倩楠,她表示,《荆棘鸟》是一部岩彩风格的实验短片,在美术概念设定上,充分体现了现代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融合;在角色造型上,主创团队吸取了古代女子的发髻元素、旗袍领元素、以及妆容画法等,根据剧本的角色性格需求,打造坚毅执着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