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二级教授、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沈苇的通识选修课讲稿、随笔集《丝路:行走的植物》日前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在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首发,短期内已入选“中国好书”“联合文艺”“探照灯”三个国内重要图书榜单的月榜。
《丝路:行走的植物》写了陆上丝路、海上丝路和江南的20余种植物,是沈苇按照在我校开设的两门通识选修课《丝路植物传奇》《丝绸之路上的植物文化》的讲稿修订、完善而成,配有近百幅图片和青年画家赵德洸的20幅绘画,图文并茂,立体呈现了丝路植物的魅力。
作为浙传沈苇工作室关于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创作成果,《丝路:行走的植物》为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代表性植物塑像,从植物角度讲述丝路故事和丝路魅力,书写丝路传奇和丝路文化。以跨学科、跨文体、田野考察、文学举证等方法,描写植物的身世与起源、形态与特质、诗性与象征,以开阔的气象、灵动的诗意、隽永的哲思,邀请我们在凝视一株植物中穿越时空隧道,打通故乡异乡,融入无边世界。
今年7月,以《丝路:行走的植物》为蓝本,沈苇工作室参与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记协、浙江卫视、新疆日报等单位举办的“‘行走的力量’飘萍班大型新闻采风活动——‘一带一路上的植物’”,沈苇作为文化顾问,指导伊犁组和阿克苏组的采访、采风,飘萍班学生创作了新闻特写、纪录片、诗电影、短视频、摄影等大批作品。
《丝路:行走的植物》在今年的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首发,反响热烈,受到好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张清华教授评价说:“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表面上是写植物的历史、交流史,但背后更重要的是整个中华文明的交流史、发育史。书中海量的史学知识、文化溯源展现了学者型作家的博闻强识,而诗人的笔法又使这本书美妙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