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26日,我校在桐乡乌镇校区召开2023年暑期主题教育读书会暨全面服务桐乡发展动员大会。以主题报告、专家辅导、成果交流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提出的“紧跟时代、突出特色”重要办学指示精神,聚焦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与桐乡战略合作,全方位服务桐乡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浙传新篇章、贡献浙传新力量。

校党委书记杨立平,校长徐小洲,副校长姚争、张梁,党委副书记徐伟标,副校长李文冰,纪委书记张伟波,党委副书记陈永斌,副校长、组织部部长陈兵,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保胜出席。学校全体中层干部、高层次人才代表、省一流学科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杨立平作题为《改革创新发展 凝心聚力服务 全面推进高水平传媒大学建设》的讲话。她表示,此次读书会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会期特别逢时,内容特别丰富,成果特别厚重,是学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大会,是全面服务桐乡发展的动员大会,也是对学校主题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验大会。

她根据读书会主题,就学校如何全面推进高水平传媒大学建设,全面推进与桐乡战略合作,全方位服务桐乡发展作重要阐述。
一、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必须要有科学的赛道。
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高教强省战略的亟需,是高校服务大民生的刚需,是适应数字文明时代高校变革的必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需。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思路,要在传媒特色赛道上、省属高校赛道上、教学研究型赛道上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字文明时代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拥抱学科交叉、拥抱“泛在”学习、拥抱数字孪生,面对未来挑战,要有全新的定位、全新的认知、全新的思路。
二、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
为推进高水平传媒大学建设,党委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做好打基础、固根本、利长远的事情,实现了办学的重大跨越,使学校进入了很好的发展轨道与发展态势。一是抓最核心的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提出的“紧跟时代、突出特色”重要办学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是抓最顶层的事。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学校未来发展目标,以顶层设计为学校未来发展擘画蓝图。三是抓最紧迫的事。“申硕”是改变学校根本命运的抉择之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突破。四是抓最根本的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校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五是抓最薄弱的事。要想方设法盘活资源、补齐短板,破解发展难题。六是抓最坚守的事。始终坚持“五风”齐抓,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七是抓最关键的事。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八是抓最有标识度的事。高水平科创成果打开知名度,高层次科创平台彰显新高度,高质量合作提升影响力。九是抓最可感的事。打造美丽校园,营造幸福浙传,不断提升全校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十是抓最固本的事。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奋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不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三、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必须强化校地合作。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而校地合作是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学校与桐乡市签订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的战略协议,有“五不易”,一是“开先例”不容易;二是“大力度”不容易;三是“大格局”不容易;四是“优匹配”不容易;五是“签下来”不容易。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新十年校地合作的新征程。全面服务桐乡建设发展,既是不断深化校地融合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迫切要求。
她对做好新时期全面服务桐乡发展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聚合力量服务桐乡。要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加强学科交融,强化跨校区整合。二是精准聚焦服务桐乡。必须紧密聚焦地方所需、桐乡所愿,坚持人才赋能、文艺赋能、社科赋能,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融入桐乡地方战略。三是严格履约服务桐乡。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是压力也是动力,是能力也是实力。四是建好机制服务桐乡。建立校地合作共建交流机制,让机制成为校地融合发展的硬约束、强指南。

徐小洲作题为《迈向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的主题报告。他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提出的“紧跟时代、突出特色”重要办学指示精神,迈向新征程、实现新跨越这一话题,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问题与策略。
一、形势与背景:创新驱动与竞争撬动。
创新驱动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传媒行业变革的核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教育驱动,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性贡献、创新人才培养。未来竞争压力与动力将逼迫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必须遵循创新驱动的法则,瞄准前沿技术领域,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中寻找新的增长极,在迎接创新与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目标与任务:高水平办学与高质量发展。
学校必须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和高教战略部署,抢抓战略机遇,厘清高水平、高质量的内涵,明确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建设举措。他指出,在社会需求与内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学术组织重组态势已显端倪,二级组织学科梯度已改变,高水平办学是方向性选择,决定着我校未来办学形态,高质量发展是决定性因素,能从根本上打破发展瓶颈。
三、困难与挑战:历史低起点与未来高要求。
他强调,不同层次办学具有不同的内在特点与规律,只有办学观念转变才能实现新形态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办学层次与能力的提升,要努力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学科与人才是实现转型的基础和关键。把握发展机遇、抓住关键环节是推进学校转型升级的命脉,要对标对表,盯紧目标、一抓到底,力争在补短板中提升学校发展能力。
四、路径与策略:内涵式提升与跨越式发展。
一要稳定规模,突出特色。稳定规模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要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学特色。二要优化结构,涵养生态。要达到理想的办学目标,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涵养良好的人才成长生态。三要提升层次,注重质量。提升办学层次是学校发展大计,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学校一切工作的主线。四要完善机制,激励创新。深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构建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学科专业创新机制。五要扩大影响,提高声誉。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浙传美好形象,自觉做浙传美誉的维护者、促进者、传播者。
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就高校现代化治理、“人才一号工程”建设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加深了与会人员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认识,为学校加快高水平传媒大学建设提供了指导借鉴。会议邀请温州大学党委原书记谢树华教授作题为《以现代化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地方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专家辅导报告。他从明确办学定位、统领发展方向,锚定奋斗目标、凝聚发展共识,实施综合改革、激发发展动力,强化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四个方面,结合个人经历经验,以丰富翔实的数据和生动典型的案例深刻阐述了如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他指出,办学定位决定方向,奋斗目标决定未来,综合改革决定动力,内涵建设决定高度。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队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责任担当,党的领导是高校的根本保证。他强调,大学治理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大学治理也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不断创新。

26日上午,浙江传媒学院与桐乡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校地合作座谈交流会举行。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主题教育中层干部调研成果交流会和暑期主题教育读书交流会,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调研成果和各部门、学院工作实际,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校地合作、科研创新、国际交流、就业创业、后勤服务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主题教育中层干部调研成果交流

主题教育中层干部调研成果交流

主题教育读书会交流
愿景在前,责任在肩。全校师生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传提出的“紧跟时代、突出特色”重要办学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与桐乡战略合作,全方位服务桐乡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伟业,书写新的历史辉煌,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