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浙江省广电艺术类专场招聘会今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

发布时间:2011-12-10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先锋通讯社杭州12月10日电(记者陈青 李晶) 12月10日上午9点,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省2012届高校毕业生广电艺术类专场就业招聘会暨浙江传媒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在传媒学院体育馆内举行。这是浙江省教育厅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从11月底开始推出“浙江省2012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活动,举办广电艺术类、师范类、经贸类、纺织服装类等四场专场招聘会的第三场。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副处长张彩凤,省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徐继彬和学校党政领导莅临现场,悉心关心毕业生的就业创业。


  此次招聘会参展单位总数约440家。其中广电类和传媒类用人单位达225余家,占总数的一半左右,包括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北京天娱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单位参加。另外,浙江纳爱斯集团、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等多家企业单位也来此招贤纳士。


  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在一些热门摊位前,如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北京天娱传媒有限公司、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记者发现等待的队伍达到10多米,不少毕业生都希望能够到一个大型的传媒公司工作。

 

国内小气候好,用人单位谨慎扩招
  尽管今年国际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仍比较严峻,但随着国内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国民文化消费不断增加,我国传媒类企业和电视台也在不断地扩张。特别是在今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后,一些文化创意传媒公司和地方基层电视台得到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对相关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更大了。所以,不少电视台和传媒公司此次都有所扩招。但由于目前我国整体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上传媒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在扩招时仍比较谨慎。
  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民主政治不断提高, 不少企业越来越注重内部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宣传,因此对传媒学生的需求也比较多。


大型广电集团 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吸收各界优秀毕业生以扩充集团实力,今年的大型广电集团也奔赴浙江传媒学院此次冬季招聘会。“照以往的形式推测,今年的湖南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香港卫视等定会是门庭若市。”浙江传媒学院有学生这样说。果不其然,在这次的招聘会上,这些大型用人公司是最受欢迎的学生就业意向。
  “我们需要的人是有一定要求的,毕竟来应聘的人数较多。其实大家都很优秀,可是我们的岗位只有这么多。大家不要一味的追求高薪高职业,要从底层做起。”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负责人说道。“今年的主要招聘的是编导、制作方面的人才,技术性要求比较高。最近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稀缺。”但对于非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负责人表示,传媒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会有各自不同的优势的。
  而一些小型用人公司负责人表示:“大型公司的名声固然好,这是不容置疑的。待遇也比我们高。可是当你在大型用人公司里只做到一个底层的职位,我不知道你的待遇是有多高。而且,他们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想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本很难。”

基层广电用人单位 基层单位也需人才
  为了补充人才、填补职位空缺,许多中小型、地方性广电集团再次向广大传媒学子伸出了邀请之手。可是,看着面前屈指可数的几份简历,其相关负责人只得再次沉默了。对于大型广电集团前门庭若市和自己门前门可罗雀的状态,他们无奈地向记者表示,现在的学生应该放低心态,不要好高骛远。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从基层做起,勤勤恳恳,才能在这个竞争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块地。然而这些单位也推出一些措施来吸引优秀毕业生,如山东省菏泽市广播电视台的“一经录用即办理正式事业编制”,浙江省武义县广播电视台的“高薪招聘”等等。其负责人表示,虽然他们所给的待遇没有大型用人公司多,但是,在基层,生活成本较低,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辩证地看待。
  再者,应聘的毕业生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在自己的故乡投一份简历。这些对于基层中小型的电视台来说,有一些惊喜。他们表示,其实对于本地的学生肯定会优先考虑。原因有众多,其中浙江温州市气象局是说他们办的是一种“温普双播”的栏目。而浙江省武义县广播电视台负责人则说:“本地人优先,因为好打交道,而且家人在本地,学生想跳槽的念头也会少一些。”
  不少集团的负责人说:“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我们考虑的首要一点。这不是一个人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融入集体、与集体能够很好协作的人才。


非传媒类用人单位 机会福利同样多
  参加此次招聘会的除了传媒类单位外,还有不少的非传媒类企业和单位,如学校、企业、地方发展局等。但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不少非传媒类用人单位的摊位前十分冷清,应聘者基本不需排队。像“中国人寿”方面,一个上午仅收到六份的简历。不少传媒毕业生都希望能够进入传媒行业,他们有的仍抱有对非传媒类单位不屑的心态,有的则对非传媒类用人单位不了解,担心专业不对口,难以上手。但记者走访后发现,在非传媒类的用人单位中,传媒学生同样有着自己的优势,在那里发展,空间同样很大,机会福利同样很多。
  传媒学生良好的形象,活泼开朗的性格,端庄大方的言行和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都是个非传媒类用人单位所看中的,而这也是传媒学生的优势所在。“其实现在找工作,专业对口是很少的。相比起专业知识,我们更加看重应征者的综合素质。”“中国人寿”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非传媒类单位在招聘的工种方面主要涉及销售、策划、营销、前台服务等方面,端庄的形象和谈吐,良好的实践和合作能力、奇特的创造力等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


  相比起电视台,非传媒类的用人单位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说工作时间和报酬比较稳定,一些企业员工福利待遇较好,日后培训晋升的机会多等等。
  “其实专业问题我们并不太看重,关键是你让我感觉你是真的想做这个。”温州市里仁科技教育职业学校的负责人这样说道,“目前就业竞争激烈,如果同学们能够放低心态,会发现其实在非传媒类的单位里一样有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这样我们的就业之路也会更加宽广。”

  每逢招聘会,就业问题都会被提起。说起就业,不少毕业生都表示压力很大。但也要看到,中国目前文化传播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机会对于传媒学子来说还是很多的,关键是大家能否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不少媒体单位表示,他们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践动手能力,需要能够快速上手的。吃苦肯干的人是他们所想要的。另外,在广播电视产业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大部分电视台电台表示,他们在制作、栏目包装、后期、数字媒体等方面的人才还是相当缺乏的。毕业生若是能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动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就业的机会会大大增加的。
  基层就业,跨专业就业也是机会多多,对于毕业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放低心态,多种考虑和准备,就业之路又会宽广些。
  在谈及对毕业生就业的建议时,许多用人单位都说,希望学生能够把心态放平稳。学生只要有一种优良的素质作为基脚,把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运用最简洁、最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脚踏实地、态度坚决,不要好高骛远,这样,就能把自己很好地推荐出去。
  据统计,参加本次专场招聘会的总人数达到4500多人,其中校外学生有1600余人;收到简历5000余份,其中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多人。(图/先锋通讯社摄影部 审核/姜煜婷  责编/刘玉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