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就业机会“卷土袭来”——杭州市2013年文化创意类专场暑期实习见习招聘会暨夏季招聘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3-05-26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5月25日上午9点,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共青团杭州市委员会和浙江传媒学院承办,杭州市2013年文化创意类专场暑期实习见习招聘会暨浙江传媒学院夏季招聘会在传媒学院体育馆举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西藏电视台、河南省广电总局、江苏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广西南宁电视台、杭州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卫视都市传媒(杭州)有限公司 、三亚广播电视台等408家用人单位前来参加招聘会,提供510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2000余个为实习见习岗位。


先就业再择业?
  本次参展单位来自全国18个省市,其中浙江省用人单位为 350余家,占到用人单位总数的85.78%,其余58家用人单位分别来自安徽、北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西藏、重庆等17个省和直辖市。所设岗位涉及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影视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新闻采编、人物形象设计、艺术设计、摄影摄像、灯光照明、广播电视工程等几大专业门类。


  一场夏季招聘会再次将择业就业之争暴露了出来。记者采访了校长彭少健,在谈到对毕业生的期待时,他提到:“希望毕业生可以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显而易见,在就业择业的问题中,彭校长倾向于先就业。同样,记者采访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丽园也表明了同样的看法:“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沉下心来,事实上平均每个毕业生可以拿到两个岗位。”但毕业生们似乎更加倾向于“择业”。“因为我很喜欢销售,所以投简历也都投给了关于销售方面的公司,专业不对口也没关系。”一位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所说的择业,是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职业,而不是去选择一个待遇好的岗位。“我们其实很反感那些一上来就谈工资的毕业生,”湖南金鹰电台的应聘者向记者抱怨,“你自己首先要有那个能力才能去谈待遇。”的确,很多毕业生都陷入了眼高手低的“怪圈”,较好的公司前排起应聘长龙,偏远一点的或者是较小的公司前却门可罗雀。工作地点、工资、工作时间等等都在很多毕业生的重点考虑范围内,但毕业生自己的能力却达不到自己希望得到的那个岗位的要求。“一个中意的毕业生都没有招到。”金鹰电台招聘者摇着头叹息道。

简历能否赢得就业机遇?

  绚丽的封页颜色、精致的包装、美丽帅气的照相展示……这些会给应聘者加分吗?杭州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负责人表示,简历相当于在职人员的一种名片,只是认识应聘者的一种方式而已。第一印象很重要,精美的一些简历表明了求职者的用心和是否在乎今天要寻找的就职机会。看到求职者精心做好应聘准备,我们用人单位也愿意多和应聘者交流、沟通。“简历的包装风格对求职本身是没有影响的,毕竟我们招人主要是看个人的专业和他所具备的能力。但是用人单位可以从你的简历上看出求职者的态度问题。如果求职者提前工作准备做的细一些,让我们了解求职者的机会就多一些。但总体来说,并不影响求职、”华数传媒实习基地负责人在采访时说道。

  记者在体育馆内发现,用人单位收到最多的简历是A4纸打印而出的简历。这款简历大部分是有白纸黑字构成,用传统的简历表格的模式构成。单页的直抒胸臆的彩色简历是单页的黑白色简历的初级升级版本,这种初级升级版往往由一些美术的元素构成,或用卡通可爱的主题体现,或用干练的商务板式体现。虽然初级升级版仅一页,但是却包含了求职者最核心的优势和对简历的设计在内。

  而高级升级版本是形成册子的多页简历申请表格。这个版本的求职简历往往以白色文件夹作为固定,里面除了求职者最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以外,还包含了求职者对所寻求岗位的分析、以前实习经历的详细解剖、以及个人的积极的思想面貌等的体现。

  一位大四的播音主持学院的优秀毕业生韩月彤在被采访时说道:“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会使得我与众不同,在千千万万个应聘者中,我的优势在众多优势中也不是那么突出。为了让用人单位记住我,这一招往往很管用。但是现在有创意的简历越来越多,这条路子也快走不通了。相反很多用人单位觉得越简洁越好。”

“最难毕业季”, 浙传学子能有多少把握?

  浙江传媒学院2013届毕业生共计2585人,其中本科 2387人,专科198人,省内毕业生827人,省外毕业生1758人,男生899人,女生1686人,涉及48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据悉,当日现场应聘学生6500人次,1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此次招聘会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双选平台,尤其对于广电传媒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本次招聘会是学校积极响应“文化强省”号召,主动联系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寻找就业契合点,以文化创意为主题,以暑期实习见习和毕业生求职招聘为两翼,将就业工作前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邀请文化创意类单位参加招聘会,文化创意类单位数量占本次参展单位40%左右,提供岗位1000余个。

  为进一步向用人单位推荐我校2013届毕业生,校就业指导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与用人单位积极互动,并采用“毕业生宣传册”、“校报专刊”、“微博互动”、“喷绘展示”等多种宣传途径,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多元推荐我校优秀学子。校就业创业协会组织了100多名学生志愿者协助招聘会工作。

  面对今年全国高校和我校应届毕业人数均达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学校时召开就业推进会,引导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理性就业,并主动邀请地方基层媒体50余家,为学生主动搭建更多“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平台,创造更多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最难毕业季”又如何?浙传学子只要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理性就业,利用好学校创造的为学生主动搭建更多“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平台,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或难却易。(先锋通讯社杭州 记者/马茜茜、周舒婷 图/刘蕾 吴文昊、孙宇、吴京晶、罗星焜、任先意等 策划编辑/张晓拂)

最新推荐